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时期的山东匪患与民众自卫(1911-1930)

作 者: 谢贵平
导 师: 刘平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民国 山东匪患 民众自卫 民团 枪会 匪化
分类号: K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尤其是在1911-1930年间,山东土匪人数之多、分布之广、组织程度和武装水平之高,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之大,在当时以匪患著称的中国具有代表性。匪患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土匪的影响从乡村蔓延到城市,从民众生活到政治、军事等活动以及对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等方面无不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日益猖獗的匪患,民国时期的山东地方当局和民间社会纷纷对此作出反应。由于战事连绵,政局不稳,吏治腐败,经济萧条,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等诸多因素,加上官方剿匪组织在治理匪患的过程中逐渐匪化,不仅无法遏止或根治匪患,反而导致匪患更加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民众自卫武装——民团和枪会开始再度兴起。 民众自卫武装一方面在防范、抵御土匪进攻、协助官府进剿土匪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这些民众自卫武装受到土匪和官府军阀的双重夹击,为了自身的生存,也在相当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走向匪化。 由于民众自卫武装表面上的合法性和匪、民角色的互换性,使得他们很容易借防匪活动之名,行土匪活动之实,从而使官府对他们的土匪活动防不胜防,剿不胜剿;同时,由于其成员匪民身份难以辨别和确认,使得他们的土匪活动更具有迷惑性和潜在而巨大的社会破坏性。 民众自卫武装遍及于民国时期的山东乡村社会,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传统与社会习惯,他们的存在与土匪活动相伴生,难免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可以说,民众自卫武装既是匪患的受害者,也是匪患的制造者。所以,正是由于官方剿匪力量的匪化和民众自卫武装的匪化,加上一般的土匪,构成了民国时期山东的“土匪世界”。 直到1930年国民党政府真正完成全国统一后,才能集中力量治理匪患。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之后,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剿灭土匪,另一方面对民众自卫武装进行整编,从两个方面遏止了土匪的来源,才使山东的匪患逐渐减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导论  9-23
  第一节 关于土匪和民众自卫武装概念的界定  9-15
    一、关于土匪概念的界定  9-11
    二、关于民众自卫武装概念的界定  11-15
  第二节 选题缘由和资料来源  15-17
    一、选题缘由  15-16
    二、资料来源  16-17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7-19
    一、学术价值  17-18
    二、现实意义  18-19
  第四节 土匪学术史研究回顾与评价  19-23
    一、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土匪史的研究  19-22
    二、山东土匪史研究之不足  22-23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山东匪患  23-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山东土匪的人数和规模  23-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山东土匪的活动状况  25-32
    一、民初至袁世凯统治时期山东土匪活动状况  25-26
    二、袁世凯死后至张宗昌统治山东时期土匪活动状况  26-29
    三、蒋系军阀和冯系军阀争夺山东时期土匪活动状况  29-30
    四、民国时期的山东匪祸  30-3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的影响  32-37
    一、对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32-34
    二、对国际社会和民国政府外交的影响  34-36
    三、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36-37
第二章 官方和民间对匪患的反应  37-49
  第一节 官府对匪患的反应  37-39
  第二节 官方组织的保卫机关对匪患的反应  39-42
  第三节 军队对匪患的反应  42-46
    一、军事制度的腐败  43-44
    二、军队的匪化  44-46
  第四节 民众对匪患的反应  46-49
第三章 民众自卫武装的再度兴起及其活动  49-73
  第一节 民团的再度兴起  49-59
    一、民团的初创阶段  49-51
    二、民团的兴盛阶段  51-54
    三、民团的活动  54-59
  第二节 枪会的再度兴起  59-73
    一、各地枪会组织兴起概况  60-61
    二、枪会的活动  61-73
第四章 民众自卫武装匪化成因分析  73-89
  第一节 政治腐败的影响  73-76
  第二节 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76-80
    一、战乱的影响  76-78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78-80
  第三节 民国政府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社会造成的影响  80-82
  第四节 官方治理匪患政策的负面影响  82-86
    一、招抚政策的负面影响  82-84
    二、“清乡”政策的负面影响  84-86
  第五节 社会风气变化对民间防匪组织的影响  86-89
第五章 民众自卫武装与土匪的互动转换  89-97
  第一节 传统士绅的分流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89-91
  第二节 民众自卫武装与土匪的互动转换  91-97
结论  97-103
  第一节 匪患的初步解决  97-99
  第二节 对匪患与民众自卫武装的一些认识  99-103
参考文献  103-110
致谢  110-111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4. 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G529
  5. 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图书出版研究,G239.29
  6.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7.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童蒙教育,G629.299
  8.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9.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N092
  10.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11. 论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土地征收制度,D922.3;F301
  12. 民国初期山东流民问题研究,K258
  13. 民国时期四川军人监狱研究(1939-1949),K258
  14. 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K258
  15. 民国时期宁波集市研究,K258
  16. 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K092
  17. 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J607
  18.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D922.22
  19. 民国时期工会法律制度研究,D929
  20. 民国时期广西瑶族学校教育研究,G759.2
  21. 民国旗袍,TS941.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