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范畴论演绎之我见

作 者: 戚公富
导 师: 温纯如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西方哲学
关键词: 康德 范畴论 德国古典哲学 客观性 现代西方哲学 亚里斯多德 大批判 莱布尼茨 普遍有效性 哲学体系
分类号: B51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康德哲学博大精深,“三大批判”是其具体体现。《纯粹理性批判》又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这部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哲学巨著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源头,揭开了自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直到莱布尼茨、休谟的哲学秘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始了一场近代哲学革命,即“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而产生了一场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 产生康德理论形而上学的《纯粹理性批判》探求了真理的真正来源。人类知性借助于先天感性直观,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整理,产生了经验性的知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知性的范畴构成了该知识的客观普遍有效性的一面,而现象只不过是客观知识得以体现的手段和被整理的对象,即人类有先天的知识。本人的拙作拟依据康德的“第一批判”的“先验分析论”部分对知性范畴进行主客观的演绎,探讨具有先验逻辑性质的范畴如何具有客观性,从而产生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第一章谈康德范畴表的来源;第二章具体详细地阐明了范畴的两种演绎,说明范畴对于现象如何具有客观性;第三章讨论了范畴图型化的学说,即先天的知识如何与其性质不同的感性现象联结起来的问题,重点说明了想象力与先验时间在范畴图型化方面的作用;第四章说明了康德的范畴学说的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全文目录


前言  6-9
第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范畴的来源和范畴表  9-16
  第一节 康德范畴的来源  9-11
  第二节 康德范畴表  11-16
第二章 《纯粹理批判》范畴的先验演绎  16-45
  第一节 范畴演绎构成和演绎的理由  16-20
  第二节 先验范畴的主观演绎  20-30
  第三节 先验范畴的客观演绎  30-45
第三章 康德范畴图式说  45-54
  第一节 图式说内容  45-49
  第二节 图式说意义  49-54
第四章 康德范畴说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4-72
  第一节 康德范畴说在认识史上的巨大贡献  54-57
  第二节 康德范畴说对亚里斯多德范畴理论的推进  57-65
  第三节 康德范畴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65-72
参考文献  72-73
后记  73-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4

相似论文

  1.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2. 音乐批评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问题评述,J605
  3. 席勒的“完人”概念,I516
  4.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中康德哲学的因素,D09
  5. 关于“新闻客观性”的历史认识,G210
  6.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516.31
  7. 康德世界主义思想研究,B516.31
  8. 逻辑视角下的翻译的客观性研究,H059
  9. Death or Survival: An Interpretation of Ahab and Ishmael in Moby-Di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ian Philosophy,I712
  10. 基于范畴论的应急预案语义模型研究,O154.1
  11.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B516.31
  12. 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灾难报道研究,G212
  13. 关于女性主义科学客观性的探究,N02
  14. 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图谱研究,B089
  15. 18世纪西方音乐哲学中的游戏观念,J60-02
  16. 康德美学在中国60年的接受史研究,B83-09
  17. 探析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矛盾性,H0
  18. 康德法哲学思想浅析,D909
  19. 论拉德布鲁赫价值相对主义法哲学,D90
  20. 康德公民伦理思想探析,B516.31
  21. 论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价值,B516.3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德国哲学 >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 > 康德(Kant,I.1724~180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