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焦气化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的研究

作 者: 王雪华
导 师: 于越
学 校: 天津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藏象学说 三焦气化 水液代谢 理论研究
分类号: R2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5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各科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涵盖了中医解剖、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还外延于中医发病、辨证、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自周秦至今两千多年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不乏历代医家对藏象学说的论述。《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藏象学说。对该学说的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藏象学说的深化和自身完善发展,而且对提高整体中医学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三焦气化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揭示了三焦气化与人体水液代谢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实验研究也部分地揭示了三焦的本质和科学内涵,然而目前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尚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了历代医家有关“三焦学说”及“三焦气化”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梳理了“三焦气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同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三焦本质探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研究探讨了三焦本质和“三焦气化”的理论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开展“三焦气化”理论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研究的设想和展望。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从功能方面着手深入藏象本质的研究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前言  7-8
上篇 三焦学说形成和发展的整理研究  8-18
  1 《内经》奠定了三焦学说的理论基础  8-9
  2 后世医家对于三焦形质的争论  9-12
    2.1 模糊的有形论  9
    2.2 三焦有名无形论  9-10
    2.3 三焦有形论  10-12
      2.3.1 腔式结构论  10
      2.3.2 膜状结构论  10-11
      2.3.3 功能单元论  11-12
  3 三焦的生理功能  12-18
    3.1 传统医学对三焦功能的诊释  12-14
    3.2 从现代生命科学角度认识三焦功能  14-18
      3.2.1 三焦是水液交换及微循环的场所  14-15
      3.2.2 三焦与免疫相关功能  15-16
      3.2.3 三焦与内分泌功能  16-17
      3.2.4 三焦与类似神经传导功能  17-18
下篇 三焦气化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的研究  18-40
  1 三焦学说是藏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8-24
    1.1 三焦的基本含义  18-21
    1.2 三焦的特性  21
    1.3 三焦与肾和膀胱的关系  21-22
    1.4 三焦与经络的联系  22-24
  2 三焦气化与人体水液代谢活动的联系  24-34
    2.1 广义气化的含义  24-25
    2.2 三焦气化的含义  25-26
    2.3 三焦气化是水液运行的动力  26-27
    2.4 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  27-29
    2.5 人体正常水液代谢  29-30
    2.6 三焦病与人体水液代谢异常  30-34
      2.6.1 三焦与脏腑的病理相关性分析  30
        2.6.1.1 肾之气化失常,三焦气化无力  30
        2.6.1.2 脏腑功能异常,三焦通道不畅  30
      2.6.2 三焦病理及三焦病表现相关性分析  30-34
        2.6.2.1 三焦本腑之析  31-32
        2.6.2.2 三焦部位之析  32-34
  3 三焦气化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的临床应用  34-40
    3.1 三焦为病的发病特点  34
    3.2 三焦为病的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  34-35
    3.3 三焦为病验案举隅  35-40
小结  40-41
展望  41-42
参考文献  42-44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芳香化湿法及代表方药对D-IBS模型鼠肠动力、水液代谢及相关胃肠激素调控机理研究,R285.5
  2. DNA基分子导线构筑基元的设计及相关性质理论研究,Q523
  3.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研究,TE357.9
  4. “益火补土”法的理论和临床文献研究,R242
  5. 单纯性肥胖水液代谢障碍的症状表现类型分析,R259
  6. 正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R734.2
  7. 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G40-059.3
  8. 旅游概念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F592
  9. 高精度数控联动回转工作台关键技术的研究,TG659
  10.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F272.92
  11. 在普高选修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G633.8
  12. 村镇房屋低造价隔震新技术的研究,TU352.12
  13. 低碳小城镇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TU984.115
  14. 从异病同治探讨加味五宝散的应用规律,R289
  15. 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73
  16.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实热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59
  17. 《内经》汗法理论及应用探讨,R221
  18. 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59
  19. 水压变量泵的设计和理论研究,TH137.51
  20. 唑类氮杂环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TQ560.1
  21. 论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和谐思想,R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