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的沉积记录与地貌响应
作 者: 黎兵
导 师: 李勇;李亚林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晚新生代 成都盆地 大邑砾岩 地貌演化
分类号: P54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强烈隆升在沉积物和地貌上都留下了重要的证据,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其在成都盆地留下的沉积物记录和青藏高原东缘的现代地貌特征来反演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的性质和特征。成都盆地的晚新生代沉积物以大邑砾岩为主,主要出露于成都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山前带,由西到东逐渐变薄,呈楔状特征,是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强烈隆升的产物,忠实地记录了高原的隆升过程。青藏高原东缘的剥蚀速率与地表隆升速率呈线性关系,河流下蚀速率约为山脉地表隆升速率的5倍(李勇等,2005),因此,研究该区域的地表特征(主要为地形切割程度)可以反映河流剥蚀的程度,进而反映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东缘不同地段的隆升程度。 在沉积记录的研究上,我们以大邑砾岩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①砾石成分统计和对比、砂岩薄片鉴定对比、粒度分析对比、重矿物分析、粘士矿物X衍射分析和孢粉分析等沉积学方法;②地球化学分析方法;③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沉积通量计算等数学方法;④年代学方法。通过应用以上研究方法并相互印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岷江在大邑砾岩沉积初期之后才发生改道注入成都盆地;(2)成都盆地南部的庙坡剖面和熊坡东剖面均受古青衣江的控制,且古青衣江流域稳定;(3)大邑砾岩沉积期间龙门山南部的剥蚀速率大于其北部,青藏高原东缘的现代隆升速率更大;(4)大邑砾岩沉积初期至其沉积末期,青藏高原东缘的总体气候变化特征是由干旱寒冷变为温暖潮湿的;(5)从青藏高原东缘剥蚀下来的物质绝大部分(>90%)都不在成都盆地沉积,表明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的构造活动以抬升为主,没有为碎屑物质的堆积提供足够的可容性空间。 通过截取青藏高原东缘的数条带状剖面并加以分析,我们得到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速率以龙门山地区最大,川西高原次之,成都盆地最小,并根据青藏高原东缘隆升速率的差异将之分为7个区块。都江堰以北区块的隆升速率最大,为岷江在晚新生代期间的溯源侵蚀提供了证据,龙门山南部的青衣江流域的隆升速率也很大,其最大的特点是剥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前言 10-15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11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2 1.2.1 选题依据 11-12 1.2.2 研究意义 12 1.3 研究内容 12-13 1.4 研究思路与完成工作量 13-14 1.5 创新点 14 1.6 支撑项目 14-15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15-19 2.1 区域构造背景 15-17 2.2 区域地质研究程度 17-19 2.2.1 国内研究程度 17 2.2.2 国外研究程度 17-19 第3章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层研究 19-32 3.1 大邑砾岩剖面描述 19-26 3.1.1 街子场剖面 20 3.1.2 白岩沟剖面 20-21 3.1.3 大邑剖面 21-23 3.1.4 白塔山剖面 23-24 3.1.5 庙坡剖面 24-25 3.1.6 熊坡背斜东翼剖面 25-26 3.2 大邑砾岩剖面对比 26-32 3.2.1 沉积厚度 26-28 3.2.2 沉积旋回 28 3.2.3 地层产状 28-32 第4章 大邑砾岩沉积学特征与青藏高原东缘水系演化 32-60 4.1 大邑砾岩岩石学特征 32-35 4.1.1 砾石成分 33-34 4.1.2 砂岩成分 34-35 4.2 粒度分析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的约束 35-44 4.3 重矿物分析 44-47 4.4 常量元素分析与水系演化 47-54 4.4.1 常量元素分析 48 4.4.2 数据处理:聚类分析 48-52 4.4.3 数据解释 52 4.4.4 水系演化 52-54 4.5 大邑砾岩的沉积环境: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与孢粉分析 54-60 4.5.1 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 54-57 4.5.2 孢粉分析 57-58 4.5.3 小结 58-60 第5章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沉积通量与地貌演化 60-86 5.1 成都盆地沉积通量初步研究 60-69 5.1.1 在Sufer软件中圈定成都盆地的范围 60-63 5.1.2 生成等厚图 63-65 5.1.3 计算沉积通量 65-67 5.1.4 根据沉积通量计算盆地内沉积比率 67-69 5.2 青藏高原东缘数字地貌分析 69-80 5.2.1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貌基本特征 70-72 5.2.2 地形剖面 72-77 5.2.3 地形剖面与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 77-80 5.3 大邑砾岩的沉积时代与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的地貌演化 80-86 结论 86-90 致谢 90-91 参考文献 91-96 图表索引 96-98 图版说明 98-99 图版Ⅰ 99-100 图版Ⅱ 100-101 图版Ⅲ 101
|
相似论文
- 河北阳原钱家沙洼QK综I孔泥河湾组的介形虫和地层划分对比,Q915
-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P544.4
-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速度结构远震层析成像,P315
- 龙门山地区构造地貌及其水系的研究,P931
- 离岸人工岛群建设对龙口湾冲淤特征的影响研究,TV143
- 张家界地区层状地貌研究,P931
-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与新构造,P542
- 青藏高原东缘43种石竹目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Q945.34
-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2010玉树地震变形作用研究,P542
- 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地形地貌研究,P737
- 山东玉符河流域地貌基本特征及其地貌景观开发利用,P931
- 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P931.5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后评估研究,F301
- 塔西乌恰黑孜苇剖面晚新生代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P542
- 冀中坳陷晚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赋存,P618.13
-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物源与古气候意义,P531
- 长江三峡地区岩溶地貌演化研究,P931.5
- 晚新生代龙门山走滑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过程,P512.2
- 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记录的构造意义,P512.2
- 青藏高原东缘川西云杉林皆伐后灌木生长、繁殖与更新的研究,S79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升降运动(造陆运动、震荡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