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球化与宪法发展

作 者: 武媛媛
导 师: 潘弘祥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主权 宪法发展 人权保护
分类号: D9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在理论上创造了一个单一的世界,在实践中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变化。全球化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全球化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同样也改变了人类关键的行为主体—国家。作为国家作用发挥和责任体现的国家职能也越来越多的被延伸、让渡和削弱。国家权力的配置也相应发生改变。宪法作为配置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高级法也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笔者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论述此问题:第一部分为全球化的概述。在此部分中笔者通过对全球化现象的分析总结出全球化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特征;并结合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分析得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动的客观过程,是一种不依具体环境、地域、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为转移的趋势的观点。第二部分为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这部分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全球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思想、社会条件;二是全球化促进了宪法的发展。因为随着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以及主权的价值功能都逐渐发生变化,它们都因为全球化的存在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单个国家无法单独解决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民族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为此进行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国家权力配置格局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同时,世界各国在反恐怖领域中的合作,呈现出了人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第三部分描述了中国宪法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讨论了中国宪法理念与制度的变革。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宪法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主权、民主、人权等宪法理论受到质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必须进一步更新宪法观念,完善宪法规定,以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本文试图在选题、内容、资料运用和策论等方面有所创新。一是选题上的创新。宪法发展问题以前基本上属于一国内法学研究的范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法律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宪法的发展问题。二是内容上的创新。本文根据详实的资料,全面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全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宪法的挑战和压力,进而提出我国在全球化时代法制建设的应对策略。三是策论上的创新。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宪法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沉重压力和严峻挑战。如何使我国的法制建设既顺应全球化潮流,加快与世界法制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本文从观念、制度等层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当然,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分析全球化与宪法产生的历史关联时论述不够充分,还须强化论证。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导言  12-13
第一章 全球化概述  13-22
  一、全球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13-17
    (一) 全球化的经济特征  14
    (二) 全球化的政治特征  14-16
    (三) 全球化的文化特征  16-17
    (四) 全球化的法律特征  17
  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7-20
    (一) 全球化进程开始于西方列强的海外扩张  18
    (二) 全球化第二次浪潮的涌动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
    (三) 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化第三次浪潮  18-19
    (四) 全球化第四次浪潮于“冷战”结束后到来  19-20
  三、全球化的动力  20-22
    (一) 市场化是全球化产生的原动力  20
    (二) 科学技术是全球化发展的催化媒介  20-22
第二章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宪法的影响  22-37
  一、全球化促进了宪法的产生  22-26
    (一) 全球化奠定了宪法产生的社会基础  22-23
    (二) 全球化培育了近代宪法的观念  23-25
    (三) 全球化开创了近代宪法的政治格局  25-26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宪法发展  26-37
    (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宪法关注的焦点  26-28
    (二) 人权保护全球化  28-31
    (三)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理论重构  31-33
    (四) 国家权力配置格局发生变化  33-34
    (五)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宪法保护  34-37
第三章 全球化对中国宪法的影响  37-48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宪法理念的确立  37-41
    (一) 法治政府理念  37-39
    (二) 依宪治国理念  39-41
  二、强化对国家主权的保护  41-43
    (一) 树立新的主权观  41-42
    (二) 坚持主权平等  42
    (三)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42
    (四) 增强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42
    (五) 建立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42-43
  三、国家权力的重构  43-44
    (一) 国家权力重构的目标--善治  43-44
    (二) 推动民主治理  44
  四、人权保障制度的健全  44-48
    (一) 我国人权保护的发展历程  44-45
    (二) 我国法律对人权保护的规定  45-46
    (三) 中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保护活动  46-48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52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2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3.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4.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5.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普世价值,G02
  6. 我国监听措施法制化问题研究,D925.2
  7. 健康权研究,D923
  8.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9. 《为中国量身打造》奢侈品产业的新挑战,F723
  10. 论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1. 论计算机字体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2. 姓名商标的注册与保护问题研究,D923.43
  13. 互联网地图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14. 学术资本主义与科技政策的相互影响,G322.0
  15.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16. 宜家家居采购和供应管理模式与改善策略研究,F721.7
  17. 巩固主权的努力与斗争,K265
  1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理人思想道德素质研究,F272
  19.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F273.1
  20. 全球化语境下上海与香港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I207.42
  21.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国家法、宪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