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研究

作 者: 李劼
导 师: 潘弘祥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人格尊严 保护 理念
分类号: D9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格尊严保护方面,基本保护理念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确定为:通过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有关人格尊严的典型历史事件,总结改革开放前我国关于人格尊严保护的基本理念,并进一步把握该理念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转变;分析在原有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发生转变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尤其是着重分析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自身缺陷及原有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对其的抵制,并寻求在此基础上予以突破,对人格尊严保护的指导思想作新的探索,从而最终为我国人格尊严保护的制度构建与实践提供有益指导。在内容方面,本文分为如下三大部分:(1)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从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有关人格尊严的典型历史事件出发,总结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当时历史背景下关于人格尊严保护的基本理念是人格尊严问题本质上属于阶级斗争,应以处理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人格尊严问题。然后,以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深入,原有的阶级斗争指导下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逐渐被摈弃,人们开始重视对西方人格尊严理论的吸收与借鉴及对个体人格尊严的研究与保护。这带来了中国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重大转变,奠定了中国现阶段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现阶段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雏形。(2)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中国现阶段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首先是介绍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内容,明晰了人格尊严的概念,明确了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属性及其在人类基本需求中所处的层次,细化了人格尊严本身的内容与层次,把握了人格尊严的核心价值,探索了人格尊严的保障手段和实现途径。其次,本文在该部分还明确指出了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面临着的外部障碍,即以区分“好人”、“坏人”这两类人为前提的人格尊严区别对待理念。最后,本文在该部分还指出了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基于“身份”的人格尊严研究不足,对“消极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未予以足够重视,对人格尊严的“积极保护”研究不够,缺乏矛盾观、全局观和系统观这几个方面。(3)在第三部分,本文探索了中国将来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首先,本文分析了“人格尊严普遍、平等保护”与“区别对待”这两种理念对立的根源,并对上述两种理念作了全新的解读和借鉴,更进而对这两种理念进行了统一和整合,从而理性的对待和处理了两种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对立。其次,本文从意义、对象、方法这三个方面出发,阐释了要重视并加强对人格尊严的积极保护。最后,本文从缓和、解决社会矛盾,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及对人格尊严系统化、体系化的保护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必须立足于社会全局的角度保护人格尊严,并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重构了中国未来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托大量的现实事例,尤其是大量最近发生的典型事件来总结、考量、评判中国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做到了材料新。(2)明确且比较全面的揭示了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不足,其中的很多见解具有一定的独到性。(3)明确指出了“人格尊严普遍、平等保护”与“区别对待”这两种理念对立的根源在于人格尊严概念本身的二重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对这两种不同的理念进行了统一和整合,而不是单纯支持其中的某一种观点,批评其余的观点。这种对待不同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冲突的态度是较具创造性的。(4)从缓和、解决社会矛盾,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及对人格尊严系统化、体系化的保护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必须立足于社会全局的角度保护人格尊严,并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重构了中国未来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对中国未来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确立作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但本文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重构和总结中国未来人格尊严保护理念方面略显仓促;对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略显不够。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导言  11-12
第一章 中国人格尊严保护理念历史回眸  12-18
  一、人格尊严典型历史事件记录  12-15
    (一) 颠覆“贵人”的人格尊严——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运动  12
    (二) 拯救“贱人”的人格尊严——劳苦群众大翻身  12-13
    (三) 贬抑“罪人”的人格尊严——“镇反”大公审  13
    (四) 讨伐“敌人”的人格尊严——文化大革命  13-14
    (五) 重视个人的人格尊严——改革开放后人格尊严经典事例  14-15
  二、改革开放前人格尊严保护理念总结  15-16
    (一) 人格尊严问题本质上属于阶级斗争  15
    (二) 应以处理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人格尊严问题  15-16
  三、改革开放后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转变  16-18
    (一) 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16-17
    (二) 对西方人格尊严理论的吸收与借鉴  17
    (三) 重视对个体人格尊严的研究与保护  17-18
第二章 中国现阶段的人格尊严保护理念  18-30
  一、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内容  18-25
    (一) 明晰人格尊严的概念  18-19
    (二) 明确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属性  19-21
    (三) 明确人格尊严在人类基本需求中所处的层次  21-22
    (四) 细化人格尊严的内容与层次  22-23
    (五) 把握人格尊严的核心价值  23-24
    (六) 探索人格尊严的保障手段和实现途径  24-25
  二、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外部障碍——来自人格尊严区别对待旧理念的阻击  25-26
    (一) 关于“好人”的人格尊严  25
    (二) 关于“坏人”的人格尊严  25-26
  三、中国现阶段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自身不足  26-30
    (一) 对基于“身份”的人格尊严研究不足  26-27
    (二) 对“消极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未予以足够重视  27
    (三) 对人格尊严的“积极保护”研究不够  27-28
    (四) 缺乏矛盾观、全局观和系统观  28-30
第三章 中国人格尊严保护理念远景探索  30-40
  一、理性看待“普遍、平等保护”与“区别对待”两种人格尊严保护理念  30-33
    (一) 两种理念对立的根源  30-31
    (二) “人格尊严区别对待”再借鉴——基于人格尊严客观状态的现实差异  31
    (三) “人格尊严普遍、平等保护”新解读——基于对保护客体的新认识  31-32
    (四) 两种理念的统和  32-33
  二、重视并加强对人格尊严的积极保护  33-36
    (一) 积极保护的意义  33-34
    (二) 积极保护的对象  34-35
    (三) 积极保护的方法  35-36
  三、立足于社会全局环境保护人格尊严  36-38
    (一) 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必须以缓和、解决社会矛盾为根本  37
    (二) 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必须无损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37-38
    (三) 构建系统化的人格尊严保护体系  38
  四、中国人格尊严保护理念的重构  38-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43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3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2.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体育场馆国际设计竞赛创作理念研究,TU245.2
  5.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6.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7.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8.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9.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10.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11.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2.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3.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4.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6.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17.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18.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19. 面向公众的教育视频共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研究,G434
  20.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2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