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研究

作 者: 唐志成
导 师: 蒋冀骋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贤愚经》 双音节动词 词项 配价
分类号: H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章穷尽性考察了处于汉语大发展时期——中古时期的《贤愚经》的444个双音节动词(词项)的配价(又叫“价”)情况。按语义特征将其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四类。首先,对这些动词的配价(即支配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描写,把它们分为一价单向动词、二价单向动词、二价双向动词、准二价准双向动词、三价双向动词、三价三向动词六种类型。六类动词中,二价双向最多,占59.5%;一价单向次之,占28.6%;准价准向最少,只占0.9%。其次,在此基础上编成了《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词典.然后,从中选取30个现代汉语中仍然典型常用的动词并对其配价进行初探性历时(中古以来)考察,发现其配价在汉语史(中古以来)上呈现的规律为:多数一直稳定不变,少数发生了变化——或者价数增多,或者价数减少;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漫长的过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12
第一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词项  12-21
  第一节 动词和词项  12-18
    一、动词的确定  12-13
    二、动词的语义特征  13-14
    三、词项的确定  14-16
    四、动词、词项和义项的关系  16-17
    五、低频词的处理  17-18
  第二节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语义分类  18-21
    一、动作动词(D)  18-19
    二、状态动词(Z)  19-20
    三、关系动词(G)  20
    四、能愿动词(NY)  20-21
第二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语义角色  21-25
  第一节 语义角色的含义和确定  21-22
  第二节 语义角色的分类  22-25
    一、主体语义角色  22-23
    二、客体语义角色  23-24
    三、背景语义角色  24-25
第三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的确定  25-29
  第一节 配价的含义和性质  25
  第二节 配价的确定  25-29
    一、确定配价的框架  25-27
    二、语义价——句法向  27-28
    三、准价准向  28-29
第四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分类  29-34
  第一节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分类词表  29-32
    一、一价单向动词  29-30
    二、二价单向动词  30
    三、二价双向动词  30-31
    四、准二价准双向动词  31
    五、三价双向动词  31
    六、三价三向动词  31
    七、非典型位置动词  31-32
  第二节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分类比例表  32-34
第五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价位  34-37
第六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词典  37-124
  第一节 凡例  37-40
  第二节 正文  40-124
第七章 《贤愚经》双音节动词配价演变初探  124-136
结语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38
附录  138-140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40

相似论文

  1.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H195
  2. 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H314
  3.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语中动结构研究,H314.3
  4. 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H272
  5.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考察研究,H146
  6. 《说苑》双音节动词研究,H141
  7. 朝鲜民间故事及古典小说与《贤愚经》关联研究,B948
  8. 基于依存树库的英语名词句法研究,H314.3
  9. 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H146
  10. 动宾动词加宾语(VO_1+O_2)现象新探,H146
  11. 动宾、趋向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H195
  12. 《晏子春秋》单音节动词配价研究,H141
  13. 甲骨文非祭祀动词配价初步研究,H141
  14. 《论语》动词配价研究,H141
  15. 英汉身体部位词项语义引申的认知实证研究,H03
  16. 《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H131
  17. 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H136
  18. 《水浒传》中双音节三价动词研究,H141
  19. “得”字句研究二题,H146.3
  20. 《盐铁论》双音节动词研究,H1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