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小波小说叙事视角分析

作 者: 宋小放
导 师: 王学谦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王小波 叙事视角 限制性 变形 异化 对话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1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叙事视角方面切入王小波的小说,探讨了限制性叙事视角、叙事视角的变形、叙事视角的异化以及双重叙事视角的对话等方面的问题在王小波小说中的运用。“我”(即王二)的视角,是一种限制性叙事,它是相对于全知叙事而言的。王小波的小说大都是采用“我”(即王二)的视角来描绘的,它的一个优点是使小说看起来更真实。同时限制性叙事还利于叙述者营造戏剧性场景。这种限制性叙事的优点同时也造就了它的缺点,由于只能描绘叙事者看到的事情,使叙述者无法描绘自己看不到但又必须交代的事情。对于叙事视角的变形,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视角的变形不仅包括直接明显的转换,如叙述人称的变化,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表现为第一和第三人称的频繁转换;叙述者身份的变化,《万寿寺》中“我”化身为不同的人物;还包括一些很隐蔽的变化,比如叙述者价值观的改变,在《我的阴阳两界》里“我”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采用了死人、孩子以及未来人等异化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同时他的小说还经常运用双重视角的对话的形式,来丰富我们对同一事件的认识。

全文目录


引言  6-7
一、限制性视角  7-11
  (一) 限制性视角的优势  8-10
  (二) 限制性视角的缺陷  10-11
二、叙事视角变形  11-19
  (一) 叙述人称的变化  11-15
  (二) 叙述者身份的变化  15-17
  (三) 叙述者价值观的变化  17-19
三、叙事视角的异化  19-23
  (一) 死人的视角  20-21
  (二) 孩子的视角  21-22
  (三) 未来人的视角  22-23
四、两种叙事视角的对话  23-26
结语  26-27
注释  27-29
参考文献  29-32
论文摘要(中文)  32-35
论文摘要(英文)  35-38
后记  38-39
导师及作者简介  39

相似论文

  1. 双向预置应力控制焊接变形及热裂纹的机制研究,TG404
  2.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3.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4.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5.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6.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7.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连接体材料的性能研究,TM911.4
  9. 鸡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扩散机制,S858.31
  10.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11. 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S565.1
  12.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13.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14.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5.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16.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7.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策略研究,G222.2
  18. 基于激光测距的罐道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N247
  19.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驱动的复合材料箱型薄壁梁的非线性变形,TB33
  20.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21.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