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气颗粒物样品中铅的测定和来源研究

作 者: 李显芳
导 师: 王英华;刘咸德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序列提取 单颗粒分析 同位素丰度比
分类号: X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联合运用粒径分级采样技术、序列提取技术、扫描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和同位素丰度比指纹技术,结合气象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和多变量分析技术对城市大气污染进行综合分析表征。对铅的典型源排放样品和实际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以铅的序列提取分量作为一种指纹技术来识别大气中铅污染的来源是可行的。扫描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SEM/EDX)是选择性检出含铅量高的颗粒的一种技术方法,在铅冶炼厂的TSP 样品中,检出了大量的含铅颗粒。在长岛春季的粗、细环境样品中,也多次检出了含铅颗粒。长岛、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中,铅的含量和同位素丰度比206Pb/207Pb 呈明显的负相关,铅污染事件均表现出铅含量高、同位素丰度比206Pb/207Pb 是低值的特征。

全文目录


引言  9-14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4-31
  1.1 我国各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污染状况  14-15
  1.2 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与分级采样技术  15-17
  1.3 序列提取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7-19
  1.4 铅同位素丰度比指纹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9-23
  1.5 扫描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  23-26
  1.6 无机多元素的测定技术  26-27
  1.7 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技术  27
  1.8 有关数据处理方法  27-31
第二章 大气颗粒物样品铅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31-44
  2.1 实验部分  31-35
    2.1.1 大气颗粒物样品和源排放样品的采集  31-32
    2.1.2 样品的消解程序  32-33
    2.1.3 仪器及测试条件  33-34
    2.1.4 试剂  34
    2.1.5 标准样品  34
    2.1.6 测定方法  34-35
  2.2 结果与讨论  35-42
    2.2.1 实验条件的选择  35-36
      2.2.1.1 石墨管的选择  35
      2.2.1.2 序列提取程序的选择  35-36
      2.2.1.3 采样滤膜的选择  36
    2.2.2 标准物质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36-38
    2.2.3 大气颗粒物样品铅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38-39
    2.2.4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39
    2.2.5 源排放样品铅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39-41
    2.2.6 2003 年夏北京大气细颗粒物样品的序列提取和分析测定  41-42
  2.3 本章小结  42-44
第三章 应用扫描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表征含铅颗粒物  44-53
  3.1 实验部分  44-47
    3.1.1 样品的采集  44-45
    3.1.2 样品的分析测试  45-46
    3.1.3 大量单颗粒数据的处理  46-47
  3.2 结果与讨论  47-52
    3.2.1 铅冶炼厂TSP 样品的扫描电镜单颗粒分析  47-48
    3.2.2 大气颗粒物中含铅颗粒物的单颗粒分析  48-49
      3.2.2.1 大气细颗粒(PM2.5)部分  48
      3.2.2.2 大气粗颗粒(PM2.5~10)部分  48-49
    3.2.3 使用 X 射线能谱拟合软件(WAXIL)解析 S 和 Pb 的谱峰干扰,对含铅颗粒进行化学形态研究  49-52
  3.3 本章小结  52-53
第四章 长岛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中铅的综合表征  53-62
  4.1 实验部分  53-54
    4.1.1 样品的采集  53
    4.1.2 样品的消解  53
    4.1.3 无机多元素的测定  53
    4.1.4 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  53-54
  4.2 结果与讨论  54-59
    4.2.1 长岛大气细颗粒物样品(PM2.5)的富集因子分析  54-56
    4.2.2 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  56-59
  4.3 本章小结  59-62
第五章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铅的综合表征  62-88
  5.1 实验部分  62-63
    5.1.1 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消解  62
    5.1.2 无机多元素的测定  62
    5.1.3 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  62
    5.1.4 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  62-63
  5.2 结果与讨论  63-87
    5.2.1 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  63-65
    5.2.2 2003 年,2004 年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无机多元素和OC、EC 的相关性  65-74
    5.2.3 2003 年,2004 年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富集因子分析  74-78
    5.2.4 铅同位素丰度比数据的聚类分析  78-83
    5.2.5 大气铅污染过程  83-85
    5.2.6 北京、长岛大气颗粒物样品铅同位素丰度比的比较  85-87
  5.3 本章小结  87-88
第六章 结论  88-91
参考文献  91-100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00
大学期间发表论文  100-101
摘要  101-105
ABSTRACT  105-108
个人及导师简介  108-110
致谢  110

相似论文

  1.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2.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3.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4.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研究,S153
  5.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6.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7. 镉、铬及铅在日本无刺楤木中积累、分配及其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S792
  8.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9. 脐血铅、初乳铅与0-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研究,R179
  10. 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现况调查及低水平铅暴露影响因素分析,R179
  11. 西北有色地质二里河铅锌矿QHSE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X936;X322
  12. 重金属铅对家蚕的抗氧化和生殖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S884.9
  13.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8.2
  14. 不同地区颗粒物毒性的比较实验研究,R114
  15. IEUBK模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的儿童环境铅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研究,R179
  16. 铅暴露对SH—SY5Y细胞基因表达和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R114
  17. 微米级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直接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初步研究,X851
  18. 腐殖质与茶树根区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关系研究,X173
  19. UPS电源蓄电池组均衡充电系统研究,TN86
  20. 碳纤维基体二氧化铅电极制备及应用研究,X703
  21. 猪饲料中重金属(铅、镉)的检测结果分析,S828.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 > 大气监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