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适宜模式比较研究

作 者: 倪用玺
导 师: 张沛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 遗产管理 比较研究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67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现代规划师肩负的一大重任。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这种关系,两者能否取得双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物质性文化遗产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研究成果归纳分析、实地调研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给予界定,概括性分析了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之处。对于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进行了分类梳理研究。并明确了对于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正确态度。 结合实践,选取了历史文化名城云南丽江古城、古民居村落安徽黟县宏村以及宗教建筑与石窟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三个典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对于其遗产价值、旅游开发举措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进行了比较研究。论文第五章对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模式进行了研讨,明确了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的目标、内容与开发原则,结合规划与管理模式,给出了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的措施建议。最后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例,就其如何开展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目录


1.导论  10-14
  1.1 研究对象  10
  1.2 研究意义  10-12
  1.3 研究框架  12-13
  1.4 本章小节  13-14
2.我国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开发实践问题  14-24
  2.1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涵义  14-17
    2.1.1 文化遗产概念  14
    2.1.2 文化遗产涵义  14-15
    2.1.3 文化遗产特性  15-16
    2.1.4 文化遗产功能  16
    2.1.5 遗产保护原则  16-17
    2.1.6 世界文化遗产  17
  2.2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7-21
    2.2.1 中国文化遗产内涵  17-18
    2.2.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特色  18-19
    2.2.3 中国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9-21
  2.3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问题  21-23
    2.3.1 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21-22
    2.3.2 旅游景区开发盲目  22
    2.3.3 缺乏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法规  22
    2.3.4 群体保护意识薄弱  22
    2.3.5 美学开发思维欠缺  22-23
    2.3.6 遗产管理与规划设计人员素质不高  23
  2.4 本章小节  23-24
3.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思考  24-36
  3.1 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内容  24-25
  3.2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现状  25-30
    3.1.1 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  25-27
    3.1.2 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  27-30
  3.3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积极意义  30-31
    3.3.1 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  30
    3.3.2 发展遗产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30-31
  3.4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  31-33
  3.5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正确导向  33-35
    3.5.1 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实施文化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  34
    3.5.2 加强立法和执法  34
    3.5.3 倡导负责任监督和正确导向  34-35
  3.6 本章小结  35-36
4.典型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实践比较  36-56
  4.1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  36-43
    4.1.1 遗产价值分析  36-40
    4.1.2 旅游开发实践  40-41
    4.1.3 旅游发展问题  41-43
  4.2 安徽黟县宏村旅游开发  43-48
    4.2.1 遗产价值分析  43-46
    4.2.2 旅游开发实践  46-47
    4.2.3 旅游发展问题  47-48
  4.3 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  48-55
    4.3.1 遗产价值分析  48-53
    4.3.2 旅游开发举措  53-54
    4.3.3 旅游发展问题  54-55
  4.4 本章小节  55-56
5.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适宜模式研讨  56-74
  5.1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基本目标和内容  56-58
  5.2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原则  58-59
    5.2.1 原真性原则  58
    5.2.2 保护优先原则  58
    5.2.3 合理利用原则  58
    5.2.4 有效管理原则  58-59
    5.2.5 协调合作原则  59
  5.3 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的战略规划体系  59-61
    5.3.1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59-61
    5.3.2 遗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1
  5.4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模式  61-63
    5.4.1 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命与目标  62
    5.4.2 文化遗产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与定位管理  62-63
    5.4.3 文化遗产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发展  63
    5.4.4 文化遗产的战略体系制定  63
    5.4.5 文化遗产发展战略的动态实施与基础管理建设  63
  5.5 文化遗产旅游教育体系构建  63-68
    5.5.1 对文化遗产旅游经营者教育  64-66
    5.5.2 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教育  66-67
    5.5.3 对文化遗产原住居民的教育  67-68
  5.6 倡导生态旅游方式  68-70
    5.6.1 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点  68-69
    5.6.2 生态旅游方式文化有助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69-70
  5.7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措施建议  70-73
    5.7.1 研究与宣传  70-71
    5.7.2 教育与人才开发  71
    5.7.3 设立文化遗产基金会  71
    5.7.4 实行遗产地的整体开发  71-72
    5.7.5 实施遗产的数字化战略  72
    5.7.6 加强科学的开发和管理  72-73
  5.8 本章小节  73-74
6.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策略与建议  74-86
  6.1 秦始皇陵遗产价值分析  74-79
  6.2 秦始皇陵旅游资源评价  79-80
    6.2.1 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79-80
    6.2.2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80
  6.3 秦始皇陵旅游发展现状  80-82
    6.3.1 主要成就  80-81
    6.3.2 存在问题  81
    6.3.3 背景困境  81-82
  6.4 秦始皇陵旅游开发策略与建议  82-85
    6.4.1 秦始皇陵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82-84
    6.4.2 秦始皇陵旅游开发管理措施  84-85
  6.5 本章小节  85-86
7 结论  86-88
附录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88-96
附录二 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摘录)  96-101
参考文献  101-104
图表目录  104-105
致谢  105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13.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4.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5.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16.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1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18. 体验经济视角下芜湖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G812.7
  1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2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