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兔人工关节生物固定中的作用研究

作 者: 张煜
导 师: 范卫民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骨科学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骨形态发生蛋白 生物固定 骨长入 假体设计
分类号: R68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作为一种最重要的骨生长诱导因子,目前已在骨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作用还处于实验阶段。 本实验通过建立兔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模型,在假体周围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其在负重生理条件下对骨-假体界面骨生长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探讨对人工关节生物固定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首先设计制造了一种兔人工肱骨头假体。通过石蜡铸型法测量兔肱骨髓腔大小,取得假体设计的主要数据。以钛合金为材料,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在进行兔模拟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时,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在实验组假体周围放置骨形态发生蛋白30mg(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为载体),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植入后4周、8周、12周每组处死5只兔子。取出肱骨标本,综合运用普通X线摄片、扫描电镜及不脱钙骨切片等观察方法,比较骨-假体界面的骨生长情况。进行推出实验(push-out test)研究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本实验所设计的假体符合生物固定原理。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达到和兔肱骨髓腔的紧压配合。 通过X线摄片、扫描电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等形态学观察手段,我们发现术后4周对照组假体周围仍见微小间隙,界面有纤维层,新生骨与金属表面呈点状接触。实验组界面无间隙,见成熟板状骨与金属形成机械咬合。8周时对照组界面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3-5
英文摘要(关键词)  5-8
前言  8-11
第—部分 兔人工肱骨头假体的制作  11-22
  引言  11-12
  材料和方法  12-15
  结果  15-17
  讨论  17-22
第二部分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人工关节生物固定的影响  22-45
  引言  22-24
  材料和方法  24-30
  结果  30-39
  讨论  39-45
全文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52
致谢  52-54
综述及参考文献  54-72

相似论文

  1. 应用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共同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R329
  2. BMP2和TGFβ3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R87
  3. Wnt3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R329
  4. 新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研究,R687.3
  5. rhBMP-2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相关因子的表达,R687.3
  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R684.3
  7. 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R687.3
  8.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关节置换术病人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R473.6
  9. BMP-2与b-FGF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作用,R329
  10. 类金刚石薄膜改善人工关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O484
  11. BMP加强型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ACL的实验研究,R318.08
  12. 具有表面织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O313.5
  13. 人工髋关节表面改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R318.08
  14. 骨小梁宽度比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置物选择的研究,R687.3
  15. HA涂层人工假体涂层附着力及其生物力学行为的关系,R687.4
  16. 红霉素和阿仑磷酸钠抑制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的实验研究,R687.4
  17. 三种术式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疗效分析,R687.3
  18. 人工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R687.4
  19. 前、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对比研究,R687.4
  20. 新型高聚物生物传感器及应用可行性研究,X85
  21.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矫形外科手术学 > 关节手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