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有血清和无血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 者: 张怀东
导 师: 宋振岚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钙离子载体 外周血
分类号: R73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 MRD)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根本原因,人们一直在不断找寻根除 MRD 的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导白血病患者产生大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 DC),并以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导患者产生抗白血病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细胞,用之于临床,则不失为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灶中肿瘤细胞的解决办法。目前多数体外培养基包含胎牛血清(FCS) 、混合人(AB 型) 血清或自体血清,由于血清中包含个体差异性的生长因子,异体血清又有外来抗原及危险感染侵入的弊端,人自体血清中又含有某些抑制 DC 生长的因子,这将使 DC 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实验采用无血清培养基 X-VIVO 20 则避免了上述缺点,且 X-VIVO 20 已经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临床实验。本实验将通过观察 X-VIVO 20 对体外诱导扩增 DC 的支持能力,探索生物治疗的重要基本条件。同时,与含FCS、人 AB 血清的培养基对比,比较用 X-VIVO 20 的优缺点,为进一步优化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使 DC 疗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应用体外细胞液体培养、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分析检测等技术进行实验。 1. 用 1.077g/L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2. 用 GM-CSF、IL-4,在不同培养基中,37°C、5%CO2孵箱中培养6 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选择包括:①含 10%人 AB 血清的RPMI1640;②含胎牛血清的 RPMI1640;③无血清培养基 X-VIVO 20;·2·④含 20g/L 人血白蛋白的 X-VIVO 20), 第 6 天加入钙离子载体(CI)A23187 继续培养 1 天;3. DC 的形态学观察:用倒置显微镜每日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情况,第 3、7 天作细胞计数,第 7 天作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摄片;4. DC 的表型分析:收集培养 7 天后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 CD14、CDw123、CD83、HLA-DR;5.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按照 MTT 法进行操作,用酶标仪检测波长 570nm 时的吸光度(A)值,并计算刺激指数(SI),SI= A 实验组/A 对照组;6. K562 细胞、HL-60 细胞冻融抗原(frozen-thawed antigen , FTA)的制备:取 K562 细胞、HL-60 细胞,放入液氮及 37°C 水浴中,反复冻融 3 次, 4℃保存备用;7. DC 刺激的 T 细胞对 K562、HL-60 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 MTT法测定 T 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比较各组抗原负载 DC 对 T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影响;结果:1. 各组均培养出典型的 DC,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粗糙,核呈圆形、肾形、马蹄形、椭圆形等,偏位,嗜碱性染色, 胞质丰富,胞膜向外伸展,形成大量形状、粗细不等的毛刺状突起,细胞突起和胞浆呈嗜酸性染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 DC 细胞数均增加,不同组间 DC 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 未处理的PBMNC 表面单核细胞的标志CD14分子呈高表达状态,而 CDw123、HLA-DR 及 CD83 分子的表达很弱或缺乏。培养后各组均出现成熟 DC 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CD83 分子表达增高,HLA-DR、CDw123 分子的表达也明显增高, 而 CD14 分子的表达明显减少。无血清培养基组与含血清培养基组表达相差不大,加入 20g/L 人血白蛋白无明显提高。不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 采用不同培养基的各组 DC 在体外均能有效地激发同种异体外周血 T 细胞的增殖。不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全文目录


一、论文  4-30
  (一) 中文摘要  4-7
  (二) 英文摘要  7-10
  (三) 前言  10-11
  (四) 实验一有血清和无血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及激发同种异体外周血T 细胞增殖的比较研究  11-16
  (五) 实验二 DC 递呈抗原激活CTL 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比较研究  16-19
  (六) 讨论  19-23
  (七) 结论  23-24
  (八) 参考文献  24-26
  (九) 附图  26-30
二、文献综述  30-45
  (一) 正文  30-40
  (二) 参考文献  40-45
三、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2.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3.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4.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5.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6. 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R575.1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分子、单个核细胞PD-L1分子的表达,R593.241
  8. 淋巴器官中的树突状细胞在神经—免疫通路中的作用,R392
  9. 温度敏感型纳米载体的构建与评价,R943
  10. 人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R737.31
  11. 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R735.2
  12. 胰腺癌细胞球的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735.9
  13. 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微转移的Mig-7基因诊断及临床意义,R734.2
  14. CD86及NF-κB在IL-10修饰的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R779.65
  15. Fgl2和TNF-α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中表达和意义,R542.22
  16. 热休克法制备高效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R737.9
  17. 趋化因子MCP-1及IL-8在胃癌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R735.2
  18. 神经颗粒素、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和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研究,R593.241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fgl2的表达研究,R575.1
  20. SLE患者PBMCs中T-bet、GATA3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R593.241
  21. HBcAg重组腺病毒转染人PBMCs对TLR9和IRF7表达的影响,R36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白血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