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研究

作 者: 宋雯
导 师: 尉迟治平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说文通训定声》 重言形况字 类别 语义 演变 语法形式
分类号: H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骏声(1788-1858)的《说文通训定声》(1833年成书),是研究《说文解字》的名著之一,纵观《说文通训定声》的研究后发现,研究者多以通训部分为研究对象,可多是对里面的转注假借进行宏观性的评价和研究,对于训诂里面的微小分支如托名标识字,叠韵连语字,重言形况字等,很少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的。历来学者对重言现象的研究多以文学典籍为研究对象,比如《诗经》,《尚书》等,这方面的著作有清朝王筠的《毛诗重言》,周正颖的《尚书重言词刍论》等,而很少有以搜集有重言词汇的字书训诂书如《尔雅》《说文通训定声》为研究材料的。《说文通训定声》成书时代较晚,选取材料非常丰富,这对训诂研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库。该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这种编排体例把文字,训诂,音韵联系了起来,所以对词义可以进行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其语源关系也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考查。首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处理,将《说文通训定声》制成电子文本,从中提取相关语料。搜集文中标有“重言形况字”一词的所有语言材料,仔细分析文本,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其次,统计重言形况字在书中的分布状况及引用材料的出处。将书中的重言形况字统计归类,根据书中丰富材料考察重言形况字的来源和演变,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出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研究的贡献和不足。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研究的贡献有四点:一、对《说文解字》中的重言进行了补订和考订;二、其书特殊的编排体例,便于我们考查其中重言词汇的同源关系;三、.研究时代较晚,引证材料丰富,便于考察词义历时变化;四、对重言形况字训释详细。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有的符合重言形况字定义特征的词未指明为重言形况字;二、对部分重言形况字归类有误。下面简略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七章,共3万字左右。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选题意义、选题材料,研究方法与步骤,前人研究概况,并对对朱骏声生平以及其书《说文通训定声》做了简要介绍。第二章,阐明了重言形况字的定义并统计了其在《说文通训定声》中的分布状况。第三章,从词性,意义等方面对重言形况字进行了分类。第四章,分析重言形况字的句法功能。第五章,分析重言形况字的作用。第六章,根据书中所引材料阐述了《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来源及演变。第七章,总结了朱骏声重言形况字研究的贡献和不足。本课题属于尉迟治平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笔者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曾详细研读了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本文采用1983年6月中华书局影印版)。本课题以《说文通训定声》中的重言形况字为研究对象,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6
  1.1 选题缘起  10-12
  1.2 朱骏声和《说文通训定声》  12-14
  1.3 前人研究综述  14-15
  1.4 选题材料,研究方法及理论背景  15-16
2《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界定  16-20
  2.1 历来学者对于重言形况字的界定  16
  2.2 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的界定  16-20
3《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分类  20-29
  3.1 《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结构分类  21-24
  3.2 《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词性分类  24-29
4《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句法功能分析  29-33
  4.1 重言形况字作主语  29
  4.2 重言形况字作谓语  29-30
  4.3 重言形况字作状语  30
  4.4 重言形况字作补语  30-31
  4.5 重言形况字作定语  31
  4.6 重言形况字作独立语  31-33
5《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作用分析  33-38
  5.1 绘景状物  33-34
  5.2 描写人物  34-35
  5.3 拟声  35-36
  5.4 指称事物  36-38
6《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的来源及演变  38-45
  6.1 《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溯源  38-39
  6.2 重言形况字的演变  39-45
7 朱骏声重言形况字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45-51
  7.1 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研究的贡献  45-48
  7.2 朱骏声对于重言形况字研究的不足  48-51
8 结语  51-53
  8.1 本文所做的研究  51
  8.2 本文的结论  51-52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52-53
致谢  53-54
参考文献  54-55

相似论文

  1. 《左传》名词陈述化研究,H146
  2.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3.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4. 刺激表述方式和分布特征对类别表征的影响,B842.3
  5. 面向业务过程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TP393.09
  6.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TP391.3
  7. 朝阳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演变特征与预测模型研究,S161.4
  8.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演变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G842
  9.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10.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Web服务匹配和组合方法,TP393.09
  11. 基于语义网络的智能搜索引擎研究,TP391.3
  12. 汉语框架自动识别中的歧义消解,TP391.1
  13.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14. 《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H141
  15. “二拍”述补结构研究,H141
  16. 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H146
  17. 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18.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19.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20. 《论语》心理形容词研究,H131
  21.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古代词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