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研究

作 者: 李萌
导 师: 李敬国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 语用制约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动词重叠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语法学家们的重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许多专家学者就开始发表论文对动词重叠式进行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选取历年关于动词重叠问题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整理动词重叠研究的成果的同时,对先贤们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第二、三、四、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性质、范围、条件、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动词重叠式属于构形法,是汉语中狭义的形态变化。其形式丰富多样,且与其原式相比表现出独特的句法特点。第二,本文通对双音节动词的构词语素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了可重叠双音节动词的内部结构特点;并对可重叠动词的性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等特征进行了论析。最后,本文总结了动词重叠后的语音变化。第三,本文对以往关于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我们认为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调整动词所表达的量的手段。随后,本文对动词重叠的语义指向进行了描写。第四,动词重叠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引申语法意义。但其使用受到了诸多语用条件的制约。最后,本文简要阐述了动词重叠研究的新动向,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缺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第一章 前言  8-10
  1.1 研究概况  8-9
  1.2 选题意义  9
  1.3 研究方法  9
  1.4 语料安排  9-10
第二章 动词重叠的形式及性质  10-17
  2.1 动词重叠的形式  10-13
    2.1.1 以往的研究  10-11
    2.1.2 本文观点  11-13
  2.2 动词重叠的性质  13-17
    2.2.1 以往的研究  13-14
    2.2.2 本文的观点  14-17
第三章 可重叠动词的范围及特点  17-29
  3.1 可重叠动词的结构特点  17-21
    3.1.1 联合式动词  17-18
    3.1.2 动宾式动词  18-19
    3.1.3 主谓式动词  19
    3.1.4 偏正式动词  19
    3.1.5 补充式动词  19-20
    3.1.6 附加式动词  20
    3.1.7 其他结构  20-21
  3.2 可重叠动词的语义特征  21-29
    3.2.1 可重叠为“VV”式、“AAB”式动词的语义特征  21-25
    3.2.2 可重叠为“AABB”式动词的语义特征  25-27
    3.3 动词重叠式的语音特征  27-29
第四章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  29-44
  4.1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29-36
    4.1.1 “VV”式和“AAB”式的语法意义  29-33
    4.1.2 “AABB”式的语法意义  33-36
  4.2 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与语法特点  36-44
    4.2.1 “VV”式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  36-39
    4.2.2 “AAB”式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  39-41
    4.2.3 “AABB”式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  41-44
第五章 动词重叠的语义指向  44-51
  5.1 “VV”式的语义指向  44-46
    5.1.1 充当主语时的语义指向  44
    5.1.2 充当宾语时的语义指向  44-46
  5.2 “AAB”式的语义指向  46-47
    5.2.1 充当主语和宾语时的语义指向  46
    5.2.2 充当定语时的语义指向  46-47
    5.2.3 充当状语时的语义指向  47
  5.3 “AABB”式的语义指向  47-51
    5.3.1 充当主语和宾语时的语义指向  47
    5.3.2 充当定语时的语义指向  47-48
    5.3.3 充当状语时的语义指向  48-49
    5.3.4 充当补语时的语义指向  49-51
第六章 动词重叠的语用制约  51-64
  6.1 语体对动词重叠的影响  51-52
  6.2 时体对动词重叠的影响  52-59
    6.2.1 前人的研究  53-54
    6.2.2 时体对“VV”式的影响  54-56
    6.2.3 时体对“AAB”式的影响  56-57
    6.2.4 时体对“AABB”式的影响  57-59
  6.3 句类对动词重叠的制约  59-62
    6.3.1 祈使句  59-61
    6.3.2 致使句  61
    6.3.3 陈述句  61
    6.3.4 否定句  61-62
    6.3.5 其他句类  62
  6.4 语用心理对动词重叠的制约  62-64
第七章 余论  64-68
  7.1 动词重叠研究的新动向  64-66
    7.1.1 方言的研究  64
    7.1.2 历时研究  64-66
  7.2 结语  66-68
参考文献  68-72
后记  72

相似论文

  1. 《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H141
  2. 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H146
  3. 现代汉语动补宾句式的语义结构,H146
  4. 汉语情态补语英译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195
  5. 现代汉语“数+形+量”结构研究,H146
  6. “NP1+V+有+NP2”类存在句研究,H146
  7. 动趋式“V+开去”的句法语义研究,H146
  8. 现代汉语“V+N”结构关系研究说略,H146
  9. 太原方言副词研究,H172.2
  10. 基于本体相似度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算法研究,TP393.09
  11. 纺织科学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短语学特征,H315
  12. 试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指向,H13
  13. 《西游记》动词重叠研究,H146
  14. 汉字“理”的修辞文化阐释,I207.22
  15.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英语重述标记语的比较研究,H314
  16. 情态副词多维考察,H146
  17. 基于语义的图像分类和检索研究,TP391.41
  18. 基于矩阵的多特征链接预测方法研究,TP311.13
  19. Web信息语义特征获取技术,TP391.1
  20. 韩汉表“过去”义时间指示对比,H5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