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

作 者: 邢学鹏
导 师: 曹道根
学 校: 浙江财经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V+O~P 溯因推理 解释理论水平 构式语法 共组性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吸收和利用当代西方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对中文V+O~Ρ结构的三个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和语义阐释。文中所讨论V的范围包括汉语及物动词中的单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中的非作格动词。前者如“吃食堂”中的“吃”,“洗冷水”中的“洗”,其后通常都带一个宾语。后者如“睡地板”的“睡”,“飞上海”的“飞”,“走钢丝”的“走”等等;正常情况下它们唯一的论元被视为此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O~Ρ指由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伪宾语”(pseudo-object),它是以上所说的两类动词后所带的非真正内部论元,也就是说它们和动词之间没有直接的、典型的受事关系。V+O~Ρ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在V为单及物动词的情况下,V+O~Ρ结构中实际被替代掉的论元具有心理上的可恢复性(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单及物动词)。如短语“吃食堂”中,“食堂”在这里并不是动词“吃”的受事,它一般被理解成“吃”这个动作所发生的地点。但是“吃”的受事论元并没有丢失。因此我们说这些被替代掉的论元(如“饭”或“食物”)具有心理上的可恢复性。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原有论元的可恢复性理据是什么?第二,V+O~Ρ结构具有语义上的多义性。显然“洗冷水”和“睡地板”较“用冷水洗”和“在地板上睡”具有更强、更丰富的语义内涵。那么这些“额外”的语义内涵是什么?这种额外的语义内涵是怎么产生的?第三,V和O~Ρ在结构上具有不可分离性。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不能有其他成分插入。否则一些特定的意思便表达不出来,或者根本不为大家所接受。若“他洗冷水”和“他吃丈母娘”表达成强调形式“他洗的是冷水”和“他吃的是丈母娘”的话,其可接受度便大大降低,同时微妙的逆对关系随之消失。本文对V+O~Ρ结构中被替代论元的可恢复性的解释主要依据转喻和溯因推理等相关理论。传统观点认为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转喻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人们认知周围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人的语言反映人的思维,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推导出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说话的真实意图。对V+O~Ρ结构的多义性解释本文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1)原型理论和逆对关系。原型意义上的施事与受事在语义上构成“逆对关系”,也就是说受事可对施事在能力上构成挑战。把“在食堂吃饭”说成“吃食堂”便是通过语言表达式的特定转换将一个原本指称处所的成分受事化、在食堂(主要指食堂里的饭菜)和施事(也就是吃饭的人)之间构成了一种主观化的逆对、挑战的关系。即在人们的印象里食堂的饭菜总是没有家里的饭菜可口,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是出于某些无奈,人们还是要选择在食堂就餐。(2)识解理论和信息结构。识解理论是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此观点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心理表征具有不同程度的解释水平,也就是抽象水平有所不同。人们所感知的和认知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影响解释水平的主要因素。V+O~Ρ结构所描述的事件或状态都是要突出某方面的特征,因此会有不同的信息解读方式。(3)构式语言观。对于V+O~Ρ中O~Ρ的题元角色,我们主要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进行解释。结构本身具有意义,当动词意义与构式意义发生整合时,该动词原有的论元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相关论元的题元角色也可能发生改变或歧义化。对于V和O~Ρ在结构上不可以分离的特性,本文主要运用语法化理论和Pustejovsky生成词汇理论中的共组性(co-composition)进行解释。重复是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原因,重复最终会导致某一具有特定意义的结构在句法上的相对固定,因此其他成分不能插入其中以破坏其固定的形式和意义。从共组性角度来解释的话,V+OP结构在意义上的丰富性来自于V和OP的邻近性,邻近性实现为句子表层结构成分间的相邻。因此任何成分插入其中邻近性条件都会被破坏,所要传达的意思就会因此丢失。

全文目录


ABSTRACT  4-7
摘要  7-11
Introduction  11-13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3-19
  1.1 Foreign Researches in this Connection  13-15
  1.2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V+O~P Construction  15-19
Chapter 2 Recoverability of the Replaced Object in the V_t+O~P Construction  19-27
  2.1 Mental Recoverability of the Replaced Object in the V_t+O~P Construction  19
  2.2 Metonymy and Abduction  19-23
  2.3 A Metonymic Account of the Mental Recoverability of the Object Replaced by O~P  23-26
  2.4 Summary  26-27
Chapter 3 Semantic Multiplicity of the V+O~P Construction  27-47
  3.1 Enrichment in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27-28
  3.2 The Prototype Theory and the Adversary Relationship of the Construction  28-33
  3.3 The Construal Theory and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33-39
  3.4 The Constructionist View of Language and the Thematic Role of O~P  39-44
  3.5 Summary  44-47
Chapter 4 Structural Non-detachability of V and O~P in the V+O~P Construction  47-55
  4.1 V and O~P: On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47-48
  4.2 Idiomaticized or Schematized?  48-50
  4.3 Co-Compositionality: An Alternative Lexical-Semantic Account  50-53
  4.4 Summary  53-55
Conclusion  55-57
Bibliography  57-62
Appendix  62-64
Acknowledgements  64-66

相似论文

  1. 高中生英语“给予”双及物动词使用的构式语法研究,G633.41
  2.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语中动结构研究,H314.3
  3. 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H146
  4. 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H146.3
  5.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研究,H319
  6. 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H04
  7. 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H314
  8. 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H04
  9. ‘Way’构式的认知研究,H314
  10. 汉法双宾句对比,H146
  11. 汉语“V+得+C”结构研究,H146
  12. 同义反复话语的语用推理解释,H030
  13. 关联理论框架下幽默言语的语用推理研究,H030
  14. 运用溯因推理理解间接回答,H030
  15. 机会发现的形式描述与形式建模的研究,TP311.52
  16. 会话隐涵的推理机制研究,B812
  17. 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H314
  18. 构式的形成与特点,H146
  19.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研究,H314
  20. 汉语处所宾语把字句的语义限制分析,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