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作 者: 刘广耀
导 师: 孙先科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凌叔华 契诃夫小说 客观叙事 非情节化 儿童形象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卓有成就。首次发表作品是在1924年,最后一次发表作品是在1984年。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她常用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去描摹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在她的作品中,几乎没有那种令人心灵震撼的大喜大悲,也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苦难经历,更绝少那些鲜血淋漓的场面,有的大多只是对某些普通、平凡日常生活片段的描摹,其作品人物主要为妇女和儿童。作品主要有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和《古韵》等。契诃夫作为俄国十九世纪末最为重要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客观精炼,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等特点著称。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草原》等。二十世纪初,契诃夫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很多国家,并曾产生了一股强烈的世界影响力。在这股影响力的作用下,很多国家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契诃夫小说的影响。凌叔华作为崛起于“五四”时期的第一批女作家。观其一生的创作时间,整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其小说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而此时刚好是契诃夫大量作品被译介过来的时期,那么在此期间,凌叔华的小说创作是否受到过契诃夫小说的影响呢本篇论文采用比较文学的视野,通过凌叔华小说和契诃夫小说的对比研究,去论证凌叔华的小说创作是否受到过契诃夫小说的影响。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凌叔华研究现状及契诃夫世界影响力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引出本论文的写作出发点和研究角度。正文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受到契诃夫小说影响的可能性。本章节立足于史料与作家作品角度研究,分别从凌叔华给友人的信件、同年代评论者的指责以及其1925年前后小说风格的变化来论证此章节的观点。第二章通过凌叔华小说与契诃夫小说的对比研究,分析出二人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的相似点。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二人作品的叙事原则、审美理想、儿童形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指出二人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存在的相似性。结语为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前文的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曾受到过契诃夫小说的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凌叔华虽然受到过契诃夫小说的影响,但其小说风格和契诃夫的小说风格并不完全一致。她在广泛吸收契诃夫小说的一些现代创作经验的同时,由于又深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在凌叔华的小说中,她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经验交融为一体,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前言  9-11
第一章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受到契诃夫小说影响的可能性  11-15
  一、凌叔华致胡适的书信  11-12
  二、“抄袭”事件引发的小说取材问题  12-13
  三、1925 年前后凌叔华小说风格的变化  13-15
第二章 凌叔华小说与契诃夫小说的艺术风格比较  15-37
  一、客观冷静的叙事原则  15-24
    (一) 客观含蓄的叙述方式  16-18
    (二) “对话”或“闲聊”形式的呈现  18-20
    (三) 反讽艺术的巧妙运用  20-24
      1. 传统与现代的差距  20-22
      2. “突转”技巧的运用  22
      3. 对比结构的运用  22-24
  二、非情节化的审美理想  24-30
    (一) 隽永的意境追求  25-26
    (二) 色彩的精心选用  26-27
    (三) 出色的“留白”设计  27-30
  三、儿童形象的相似性  30-37
结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1
后记  41-42

相似论文

  1. 论“十七年”儿童小说中儿童形象的重塑,I207.8
  2.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I207.42
  3. 凌叔华和罗惠锡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I207.42
  4. 中国儿童纪录片中的儿童形象研究,J905
  5. 人性悲剧的独特体验,I207.42
  6. 传统指归与现代诉求,I207.42
  7. 论儿童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文学呈现,I207.42
  8. 从《古韵》看凌叔华前后期作品的变化,I207.42
  9. 是种子而不是容器,I561.074
  10. 20世纪法国自传中儿童形象的演变,I565
  11.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I207.42
  12. 凌叔华笔下“新闺秀”形象的典型意义,I207.42
  13. 曼殊菲儿小说徐译本对凌叔华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I207.42
  14. 探论河西宝卷中的儿童文学及儿童形象,I207.8
  15. “十七年”儿童文学中的“新中国儿童形象”,I207.8
  16. 儿童的画像,I106.8
  17. 跨文化视野下的现代文学写作,I207.42
  18. 色韵墨章 以画入文,I207.42
  19.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I207.42
  20. 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形象,I207.41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