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与便秘相关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谢茂源
导 师: 姜元安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桃核承气汤 下法 中风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急性脑出血除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及偏瘫外,常伴有大便秘结,口气秽臭,烦躁,面色潮红,咯痰,舌苔黄腻,舌有瘀点、瘀斑,舌底络脉迂曲,脉弦滑等腑实瘀结的特征。急性脑出血者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过久,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入血,加剧脑血流循环障碍。腑实使风阳痰火在体内相交驰横,无开脱之路,上扰清窍,加重神志障碍。运用通其腑气,导热下行之法治疗,不但能使腑气通畅,且使胃肠的痰火积滞迅速排出,浊气下降,不能上冲熏扰神明,神明自清。急下还有存阴的功能,可以防止阴竭于内,阳脱于外。脑血流循环障碍是急性脑出血的基本病理改变,一旦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会随之而产生。采用攻下逐瘀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符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要求,选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泻热逐瘀,既能排除肠内毒素的产生,减低腹压,也能使颅内压和脑水肿得到纠正,同时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 三年期间共有 70 名病例符合急性脑出血观察标准,应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是 73%,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后二至六小时,会泻下黑色粪便。所泻下的量多寡关系到腑气是否通畅,所以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味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斟酌大黄的使用量,以保证尽快恢复腑气之通畅。 根据临床观察,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苏醒速度加快,并且致残率也减低,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3. 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研究,R255.2
  4. 温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R255.2
  5. 自拟清瘀化痰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研究,R255.2
  6. 自拟通络逐瘀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研究,R259
  7. 丹参注射液联合吉粒芬诱导中风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临床研究,R743.3
  8. 抵当汤与桃核承气汤抗衰老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R285.5
  9. 桃核承气汤对促肾纤维化启动及下游因子的调控作用,R285.5
  10. 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R246
  11.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中风病后瘫痪(软瘫期、痉挛期)的临床研究,R246.6
  12. 补肾解毒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R255.2
  13. 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剂型优化及疗效机理研究,R285.5
  14. 自拟平肝汤结合针灸治疗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中风的临床观察,R255.2
  15. 针刺“四海之腧”为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R246
  16.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R246.6
  17. 基于现代医案研究桃核承气汤与肾气丸的证治特点,R289
  18. 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277.7
  19.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R274.9
  20.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特征和演变规律,R255.2
  2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凝血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R25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