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贝虾混养池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摄食率和排汇率的研究

作 者: 吴桂汉
导 师: 陈品健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混养虾池 滤食性贝类 菲律宾蛤仔 摄食率 排泄率
分类号: S96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探讨滤食性贝类在贝虾混养池中的作用地位,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菲律宾蛤仔的不同壳长、饵料浓度、温度、盐度和昼夜节律对其摄食率的影响以及壳长、饵料种类、温度和盐度对其排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壳长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达很显著的水平(P<0. 01) ,壳长与摄食率的相关关系以幂函数拟和,其拟和方程为:y=86. 37x1. 682 (R2=0. 905,P<0. 01) ,其中y表示其摄食率,x表示其壳长;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 05) ,在饵料浓度达到一定的浓度时,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影响很明显(P<0. 01) ,在24℃时菲律宾蛤仔摄食率达到最高,推测菲律宾蛤仔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有显著的影响(P<0. 01) ,在盐度10至25之间,菲律宾蛤仔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尤以盐度20至25时上升迅速;盐度25 时蛤仔的摄食率最高,之后其摄食率随盐度增加而减少,但一直到盐度35时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推测菲律宾蛤仔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到30之间;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昼夜节律性很明显,昼夜的6个时间点差异很显著(P<0. 01) ,摄食率在中午12:00的时候最低,在晚上24:00的时候最高。实验结果显示:壳长对菲律宾蛤仔排泄率的影响达很显著的水平(P<0. 01) ;随着菲律宾蛤仔壳长的增加,其排泄率在从2小时到8小时的各个时间段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负相关关系;8小时内排氨率与壳长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y=110478x-2. 4835 (R2=0. 9748 P<0. 01) ,其中y表示其排氨率,x表示其壳长;8小时内排磷率与壳长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y=10~6x-3. 6061 (R2=0. 898 P<0. 05) ,其中y表示其排磷率,x表示其壳长;同时,菲律宾蛤仔排泄率在从2小时到8小时的各个时间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投喂不同种类饵料的菲律宾蛤仔的排泄率差异性不显著(P>0. 05) ,在投喂三种不同的藻类时,菲律宾蛤仔排氨率排磷率均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对菲律宾蛤仔排泄率影响很明显(P<0. 01) ,其排泄率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基本上呈线形关系;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的排泄率有显著的影响(P<0. 01) ,排氨率和排磷率的最低值都出现在盐度30时;推测菲律宾蛤仔生长的最适盐度为30左右。本实验结果在理论上可以为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生态研究,贝类能量学上评价蛋白质代谢对机体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对混养虾池中贝藻间的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和混养虾池养殖容量的数学 建模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生产实践上,对综合养殖中建立合理的养殖 密度,预测水体养殖容量、估算个体生长和产量以及进行科学的水质调 控等实际应用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前言  8-14
  一. 暴发性流行虾病引发人们改革对虾养殖模式  8-9
  二. 贝虾混养池中滤食性贝类在虾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9-11
  三. 研究贝虾混养池中滤食性贝类摄食率排泄率的意义  11
  四. 目前国内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和排泄率的研究进展  11-14
材料与方法  14-17
  一. 材料  14
  二. 实验方法  14-17
    1. 摄食率的测定  14-16
    2. 排泄率的测定  16-17
实验结果  17-31
  一. 壳长对摄食率的影响  17
  二. 饵料浓度对摄食率的影响  17-19
  三. 温度对摄食率的影响  19-20
  四. 昼夜节律对摄食率的影响  20-23
  五. 盐度对摄食率的影响  23-24
  六. 壳长对排泄率的影响  24-26
  七. 不同饵料种类对排泄率的影响  26-27
  八. 温度对排泄率的影响  27-29
  九. 盐度对排泄率的影响  29-31
讨论  31-39
  一. 滤食性贝类的摄食机制和摄食调节机制  31-32
  二. 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影响因子  32-35
    1. 壳长与体重  32
    2. 温度  32-33
    3. 饵料浓度  33-34
    4. 昼夜节律  34
    5. 盐度  34-35
  三. 滤食性贝类排泄率与生理状态  35
  四. 滤食性贝类排泄率的影响因子  35-39
    1. 壳长和体重  36-37
    2. 饵料种类  37
    3. 温度  37
    4. 盐度  37-39
结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血管生成素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R587.2
  2. 镉—苯并[α]芘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研究,X174
  3. 稀土元素对双壳类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应研究,X174
  4. 四溴联苯醚(BDE-47)对菲律宾蛤仔解毒代谢酶基因表达与毒性效应的研究,X174
  5. 海洋双壳类动物金属硫蛋白的提取与分析技术研究,TQ936
  6. 海水铜铅及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X174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多环芳烃蒽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毒性效应研究,X174
  8. 重金属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累积与传递研究,X171.5
  9. 大豆浓缩蛋白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摄食、生长、消化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917.4
  10. 双壳贝类滤食对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S917.4
  11. 菲律宾蛤仔离水后的存活期及存活期内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S983
  12. 海带和菲律宾蛤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影响的研究,R285
  13.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R272
  14. 环境因子氮、磷、重金属对安氏伪镖水蚤生长和摄食的影响,X174
  15. 利用微藻营养强化时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和脂肪酸组成研究,S963.21
  16. 维生素A和维生素D_3对菲律宾蛤仔生长和内脏团酶的影响,S917.4
  17. 菲律宾蛤仔黏附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X703.5
  18.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尿中检测的意义,R725.5
  19.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R726.9
  20. 滤食性贝类养殖活动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容量评估,S917
  21. 扁额原细首纽虫摄食生物学及能量收支的研究,Q9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 > 贝类养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