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出版传播学理论体系研究
作 者: 李新祥
导 师: 于友先;张涵
学 校: 北京印刷学院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出版传播 出版传播学 理论体系 出版学 传播学
分类号: G2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出版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为研究课题,在广泛开展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出版实践经验,运用唯物辩证、抽象思辨、历史分析、理论移植等研究方法,对出版传播的基本问题作了一番宏观的理论性的概括,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的学位论文">出版传播学进行了探讨。出版传播学是通过对出版传播现象的研究,揭示出版传播规律的科学。它是借鉴吸收传播学相关理论,总结出版传播实践经验,并对出版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它是出版学与传播学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应用性的新兴社会科学,同时具备综合整体性、开放发展性、依附互补性的学科特点。其学科地位在与上位学科(出版学、传播学及信息科学等)、分支传播学、分支出版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得以确立。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本身的互动中生发出独特的出版传播研究方法。学习与研究出版传播学有助于出版理论建设并推动出版学学科建设,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传播现象并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有助于解决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并提高出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沿着考察出版传播的两条基本路径——个体性考察和整体性考察,分析出版传播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过程,探讨出版传播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遵循逻辑与历史、宏观与微观、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出版传播学理论框架。认为出版传播学的逻辑核心是“出版传播”,提出出版传播是“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提出出版传播的内在规律是出版传播者(出版人)与接收者(读者)围绕作品发生的传播和接收之间的本质联系。这一本质联系具体表现为出版传播制约和主导出版接收、出版接收反作用于出版传播的辩证统一规律。从出版传播活动的内在运行机制来看, 出版传播必须适应出版传播者传播作品的社会化特征和接收者(读者)接受作品的个性化要求,可谓出版传播的内在规律。出版传播的外在规律是出版传播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所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规律。出版传播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自身才能获得发展。内在规律与外在规律构成内在统一的整体。内在规律规定着出版传播内在要素之间的运行特征,外在规律则决定了出版传播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阐明了“出版传播目的及其实现途径”是研究出版传播现象的逻辑终点,提出了实现作品信息的跨时空、社会化分享是出版传播的基本目的,途径主要是:合理运用出版传播技术,综合选择出版传播策略,科学进行出版传播决策;实现出版自由则是出版传播的发展目的,基本途径是:推进出版传播体制改革,实现出版传播制度创新,优化出版传播环境。
|
全文目录
引 言 6-9 第一章 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 9-23 一、 学科属性与学科特点 9-11 (一) 传播学 的学位论文">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9-10 (二) 出版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0-11 二、 学科地位:出版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16 (一) 出版传播学与上位学科的关系 11-13 (二) 出版传播学与相关分支传播学的关系 13-15 (三) 出版传播学与其他分支出版学的关系 15 (四) 出版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5-16 三、 出版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6-21 (一) 研究方法更新与变革的重要性 16-17 (二) 指导思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7-19 (三) 系统科学方法 19-20 (四) 传播学研究方法 20 (五) 已有的出版研究方法 20-21 (六) 其他方法 21 四、 出版传播学的研究意义 21-23 (一) 有助于出版理论建设并推动出版学学科建设 21-22 (二) 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传播现象并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 22 (三) 有助于解决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并提高出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2-23 第二章 出版传播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理论体系的提出 23-37 一、 出版传播学的基本范畴 23-31 (一) 出版传播(现象) 23-28 (二) 出版传播规律 28-29 (三) 出版传播目的 29-31 二、 出版传播学理论体系的提出 31-37 (一) 出版传播现象的两个基本层次 31-32 (二) 构建出版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32-35 (三) 出版传播学的总体框架 35-37 第三章 个体性考察:出版传播过程 37-56 一、 出版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37-47 (一) 出版传播者 37-41 (二) 出版传播内容:作品信息 41-43 (三) 出版传播媒介:出版物 43-45 (四) 出版传播接收者 45-47 二、 出版传播过程的总体分析 47-56 (一) 出版传播过程是四个基本要素相互制约的过程 47-48 (二) 出版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48-50 (三) 出版传播目的与出版传播效果 50-53 (四) 出版传播技术与出版传播策略 53-56 第四章 整体性考察:出版传播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6-74 一、 出版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56-65 (一) 出版传播的起源与古代出版传播的发展 57-60 (二) 机械印刷技术革新与近代出版传播的发展 60-62 (三) 数字复制技术革新与现代出版传播的发展及其趋势 62-65 二、 出版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5-74 (一) 出版传播的社会特征 65-67 (二) 发展规律:出版传播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67-70 (三) 发展目的:实现出版自由 70-71 (四) 出版传播制度与出版传播体制 71-74 结 语 74-76 参考文献 76-84 致谢 84-85 独创性声明 85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85-86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86
|
相似论文
-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 传播学与数学的历史渊源研究,O11
- 传播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实效性研究,D64
-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G206
-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 网络恶搞的传播与规范,G206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研究与解决对策,H195
- 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受热捧的传播学分析,G206
-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G206
- 小城镇综合交通整治规划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U12
- 胡适报刊宣传活动与其新闻传播学说研究,I206.6
- 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E221
- 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61
- 我国全媒体出版的传播解析及发展初探,G206
- 微博传播的5W探析,G206
- 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I207.4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D6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D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出版工作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