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恶搞的传播与规范

作 者: 窦海燕
导 师: 杨卓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网络恶搞 传播学分析 规范 引导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6年,根据影片《无极》改编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窜红互联网络,受到网民的喜爱,随即引发了网络恶搞的风潮。从此以后,网络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种类日益丰富,直到今天,这一网络盛况依然没有出现减弱的迹象。网络恶搞对整个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对主流文化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一味的排斥恶搞现象并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而是应该给予包容和引导。文章介绍了网络恶搞的起源与发展,指出网络恶搞具有手段多样化、受众不确定、“反主流文化”等特征。通过对网络恶搞的传播学分析,指明了其传播形式的开放性、传播内容的解构性。文章讨论了网络恶搞既有促使大众聚焦社会现实、培养大众娱乐精神的正面影响,同时指出,网络恶搞的泛滥又存在助推主流文化边缘化、引发道德危机、侵犯当事人的权益、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等弊端。在对网络恶搞成因探讨的部分,从科技推动、受众心理需要、商业利益驱使、法律规范缺失等多角度对其成因加以剖析,从而指出在面临网络恶搞内容良莠不齐的当下,应该加强其规范化:一方面,要健全规范我国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恶搞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强化网民与网站自律,树立规范的传播意识,加强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网络恶搞”这一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网络文化以致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0
  (一) 研究缘起  7
  (二) 文献综述  7-8
  (三) 研究的意义  8-10
一、网络恶搞及现状  10-16
  (一) 网络恶搞的起源与发展  10-12
  (二) 网络恶搞的特征  12-16
二、网络恶搞的传播学分析  16-22
  (一) 网络恶搞传播形式的开放性  16-17
  (二) 网络恶搞传播内容的娱乐性  17-18
  (三) “网络恶搞”的负面影响  18-22
三、网络恶搞产生的原因  22-29
  (一) 网络发展为“恶搞者”提供强大支持  22-23
  (二) “网络恶搞”满足了人们的多种心理需要  23-26
  (三) 商业利益的驱动  26-27
  (四) 我国法律对“网络恶搞”行为规范的缺失  27-29
四、网络恶搞的规范化  29-34
  (一) 网络恶搞规范化的意义  29-30
  (二) 网络恶搞的规范  30-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

相似论文

  1. 电缆巡检车图像引导技术的研究,U469.6
  2. 居住区中心绿地开放性设计研究,TU985.125
  3.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4.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G633.96
  5.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比较研究,D035.5
  6.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7. HACCP体系在冷冻饮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TS277
  8.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9. 社会情绪和社会规范对独裁者博弈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B842.6
  10. 猪肉香肠生产中HACCP体系的建立,TS251.65
  11. 运用描述性规范信息引发公众环境行为的实验研究,X2
  12. 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比较研究,R699
  13.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比,R714.22
  14.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15.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
  16. “人肉搜索”的社会学研究,C912.6
  17. 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G40
  18. 中国健身房健身器材术语的现状及规范化探索研究,G812.0
  19.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解读,G206
  20. 网络传播中的精英现象探究,G206
  21. 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