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
作 者: 徐雄
导 师: 王贵祥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建筑学
关键词: 相国寺 唐宋时期 形制发展历程 崇拜 功能
分类号: TU-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相国寺是宋东京皇家大寺之一,然而它在唐景云二年(711)慧云初建时只是一座朴素的小寺庙。所谓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为它赢得了皇家的支持,此后相国寺在寺院形制上大有发展。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追踪相国寺的形制发展历程,然后围绕它集中一些资料,以尝试对这一历程进行解释。通过对相国寺的早期史料的研究,可以描绘出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中的九个历史片断。如果这些历史片断被适当地进行排列,我们就可以得到唐宋时期相国寺发展的脉络。唐景云二年(711)慧云初建的相国寺是一座简单的回廊院。其中以佛殿为中心,佛殿中供奉佛像,这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崇拜方式。这些构成了一种源于私人崇拜的基本寺院模式。相国寺后来的发展延续了慧云的思路,而道宣在《祗洹图经》中描述的理想境界成为相国寺发展的示范。为此相国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包括增建佛阁、佛塔及一系列配殿。改造的主要目是为了在寺院中聚集更多的宗教象征物。早期佛教寺院在内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领域划分。而唐代寺院引入了别院制度,寺院不同层次的功能得以细分。宋代“子院”制度更凸显出僧团组织上的意义。相国寺通过元丰六年(1083)制革完善了它的“子院”制度。另一种倾向则是强调寺院功能。百丈怀海“别立禅居”,更加注重寺院的功能性。一方面,怀海“不立佛殿”,破坏了传统寺院模式的核心基础;另一方面,怀海主张日常生活宗教化,将寺院的全部空间置于规范之下。而怀海个人又将这种功能化倾向提升到了规制化的程度。在百丈怀海之后,禅宗又重新认同了佛像的价值,形成了一种以佛殿为中心纵横十字轴结构的“后禅居模式”。其中既包含了传统寺院以佛像崇拜为基础的价值取向,又延续了怀海规制化的空间组织原则。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寺院发展的主流模式。
|
全文目录
第 1 章 引 言 9-19 1.1 相国寺的简要历史 9-10 1.2 相国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0-13 1.2.1 文献学视野中的相国寺历史--熊伯履的《相国寺考》 10-11 1.2.2 相国寺的文献考古--徐苹芳的平面复原研究 11-12 1.2.3 对相国寺历史的重新审视 12 1.2.4 对佛寺意义的重新理解 12-13 1.3 相国寺的历史背景 13-17 1.3.1 唐宋时期的佛教及其社会环境 13-15 1.3.2 相国寺之前中国佛寺形态的演变 15-17 1.4 论文目的与使用的资料 17-19 第 2 章 唐宋时期相国寺形制的发展历程 19-31 2.1 唐代相国寺形制的复原与描述 19-23 2.1.1 慧云重治建国寺的建筑活动 19-20 2.1.2 慧云之后对相国寺的经营 20-21 2.1.3 大顺二年(891)火灾对相国寺的毁坏 21 2.1.4 西塔建造年代的讨论 21-22 2.1.5 唐代相国寺的历史图像 22-23 2.2 宋代相国寺形制的复原与描述 23-30 2.2.1 五代时期对相国寺的恢复 23 2.2.2 宋代相国寺中院的复原 23-25 2.2.3 宋代相国寺的佛塔 25-26 2.2.4 宋代相国寺别院制度的考察 26-27 2.2.5 宋代相国寺的历史图像 27-30 2.3 小结:唐宋时期相国寺形制的发展历程 30-31 第 3 章 唐宋时期相国寺若干形制的考察 31-66 3.1 三门形制 31-35 3.1.1 重楼三门 31-34 3.1.2 内外三门之制 34-35 3.2 佛阁形制 35-48 3.2.1 早期及唐宋时期佛阁的记载与实例 35-37 3.2.2 佛阁的功能与空间 37-42 3.2.3 以佛阁为主体的两种布局方式 42-48 3.3 双塔之制 48-51 3.3.1 有关双塔的记载与实例 48-50 3.3.2 从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寺院看双塔之制的形成 50-51 3.4 钟楼经藏制度 51-56 3.4.1 有关钟楼经藏对立制度的记载 51-52 3.4.2 经藏形式的发展 52-55 3.4.3 钟楼与其它要素对立的情况 55-56 3.5 廊院组合 56-59 3.5.1 回廊院 56-58 3.5.2 回廊与殿阁的结合 58-59 3.6 别院制度 59-66 3.6.1 有关别院的记载与考古发现 59-61 3.6.2 别院的功能与意义 61-62 3.6.3 中院与别院的组合关系 62-66 第 4 章 唐宋时期相国寺形制演变的一种解释 66-88 4.1 唐景云二年(711)相国寺:一种基本寺院模式 66-72 4.1.1 唐景云二年(711)相国寺:一种源于私人崇拜的基本寺院模式 66-67 4.1.2 在相国寺之前:六至七世纪寺院基本模式的转变 67-70 4.1.3 基于僧侣集团价值的常规寺院模式:一种功能化的价值取向 70-72 4.2 唐景云二年(711)后的相国寺改造:从基本模式走向理想境界 72-80 4.2.1 《祗洹图经》所提供的一种理想境界 72-76 4.2.2 唐景云二年(711)之后的相国寺改造进程 76-80 4.3 元丰六年(1083)制革别院的背后:别院与日常生活规划 80-86 4.3.1 从“堂庑周环”到别院的设置:寺院中宗教与生活领域的细分 80-84 4.3.2 从别院到“子院”制度 84-86 4.4 小结:唐宋时期相国寺形制演变的一种解释 86-88 第 5 章 相国寺之外:与百丈禅居的一些比较 88-99 5.1 百丈怀海“别立禅居”:一场富于禅宗精神的寺院革命 88-93 5.1.1 “别立禅居”的缘由 88-89 5.1.2 “别立禅居”的内容 89-92 5.1.3 “别立禅居”的实质与意义 92-93 5.2 百丈禅居与传统寺院模式的不同 93-94 5.3 后禅居模式:佛殿的回归与两种价值取向的融合 94-97 5.4 小结:百丈禅居与传统寺院模式的不同 97-99 第 6 章 总结 99-100 参考文献 100-106 附图目录 106-109 致谢、声明 109-110 本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110
|
相似论文
-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 大红山铁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优化研究,TN929.5
- 肢残者男夹克耐磨性研究与产品开发,TS941.2
-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 织物结构对无缝运动内衣面料性能影响的研究,TS941.15
-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 蛋内注射leptin对肉鸡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及microRNA表达的影响,S831
-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 黄曲霉毒素B1对犬免疫机能的影响,S858.292
-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 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叔丁醇脱水反应的研究,O643.32
- 功能性汽车内饰纺织品的开发,TS106.6
- 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研究,F426.82
- 灰飞虱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致死效应,S435.11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