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及符号圈研究

作 者: 陈俊宇
导 师: 徐人平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面具 艺术符号 表现特征 审美文化 符号圈 传承模式
分类号: J52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萨满面具、藏巴面具、傩面具艺术符号为主体的中国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作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以其狞厉威猛、古朴稚拙的形态和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研究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构建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是探究其蕴含的民族文化,了解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促进各民族文化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因此,研究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特征及符号圈中的符号规则、审美特征、文本特征、整体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探讨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传承与应用,在保护传承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同时创造艺术化的生活。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围绕萨满面具、藏巴面具、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探讨并得出了萨满面具艺术符号五种表现形式的符号内涵:用于隐己屏障、祈祷、献供、求福、谢神的狩猎面具;用于祭祀、治病、追魂、驱邪、求子的跳神面具;作为神祗象征的供奉面具;灵魂观念所反映的丧葬面具;用于驱邪求平安、娱乐的民间娱乐舞蹈面具。三个方面的表现特征:造型简化、稚拙到精美;材质丰富、工艺多样;色彩明快、千姿百态。三个方面的审美内涵:以泛宗教观念为中心的神灵美;对宗教的虔诚和对氏族的责任激发萨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显示的艺术审美性;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的形式美。探索并得出了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表现形式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审美特色:消灾驱邪、祈祷福寿吉祥的羌姆面具;护卫佛法和修习奉行佛法之人的悬挂面具;表现人类真善美假丑恶的藏戏面具。藏巴面具五个方面的表现特征:造型夸张与写实;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象征性丰富;装饰繁密、完整而精致;多层面的对比与和谐统一;鲜明的宗教性。三个方面的审美特色:性格力量上的力度美、人性的世俗美、氛围的意境美。探索并得出了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特征和审美特色:造型狞厉与阴柔、色彩从单一到斑斓、装饰繁缛有致与雕刻精细、二元结构特征;审美特色:人神的沟通符号、从实用美到世俗美、真善美的伦理道德、释道中的文化思想。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探索并得出了其文本多语性和复杂性的要素特征;审美文化的多语性和整体性特征,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的审美体系;得出其符号圈的结构特征:不均质性、不对称性和边界性,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审美文化的“中心—边缘”体系;两种符号运动方式和四种审美运动关系:“中心←→边缘”和“穿越边界”两种方式以及串联运动、反馈运动、迭加运动和并联运动四种运动关系;四种审美运动方式:审美文化延续、审美文化还原、审美文化融合和审美文化共生。研究得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传承模式与传承应用:师徒作坊传承、宗教传承、族内传承、节日活动中传承及文体艺术活动传承;应用:保护式传承并组成演出团体;利用式传承,把面具运用到现代特色旅游商品包装;数字化图形设计传承,通过数字化技术把面具艺术符号的信息保存并开发利用;创新式利用传承——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使这种古朴的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延伸其发展领域。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19
  1.1 引言  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7
    1.2.1 视觉艺术符号美学研究现状  11-12
    1.2.2 符号圈理论研究现状  12-15
    1.2.3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研究现状  15-16
    1.2.4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的现状  16-17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7
    1.3.2 研究意义  17
  1.4 论文的整体结构  17-19
第二章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  19-35
  2.1 引言  19
  2.2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产生和现状  19-22
    2.2.1 北方萨满文化概况  19
    2.2.2 北方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诞生  19-21
    2.2.3 北方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现状  21-22
    2.2.4 萨满教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研究价值  22
  2.3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及表现特征  22-30
    2.3.1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  23-27
    2.3.2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特征  27-30
  2.4 萨满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审美特色  30-34
    2.4.1 泛宗教的观念性  30-32
    2.4.2 艺术的创造性  32-33
    2.4.3 原始性  33
    2.4.4 形式美特征  33-34
  2.5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  35-49
  3.1 引言  35
  3.2 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  35-37
    3.2.1 羌姆面具艺术符号  35-36
    3.2.2 悬挂面具艺术符号  36
    3.2.3 藏戏面具艺术符号  36-37
  3.3 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特征  37-46
    3.3.1 造型的夸张与写实  38-40
    3.3.2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象征性丰富  40-42
    3.3.3 装饰繁密、完整而精致  42-44
    3.3.4 多个层面的对比与和谐统一  44-45
    3.3.5 鲜明的宗教性  45-46
  3.4 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审美特色  46-48
    3.4.1 力度美  46
    3.4.2 世俗性  46-47
    3.4.3 语境美  47-48
  3.5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  49-67
  4.1 引言  49
  4.2 什么是傩文化  49-50
    4.2.1 傩的起源 #?39  50
    4.2.2 傩面具艺术符号的广泛性、边缘地域性、民族性  50
  4.3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历史分析  50-54
    4.3.1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理性化  50-52
    4.3.2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宗教化  52-53
    4.3.3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娱乐化  53-54
  4.4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特征  54-60
    4.4.1 造型狞厉、阴柔  54-56
    4.4.2 色彩斑斓  56-58
    4.4.3 纹样繁缛、雕刻精致  58-59
    4.4.4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二元结构  59-60
  4.5 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审美特色  60-65
    4.5.1 人神沟通的符号  60-61
    4.5.2 傩坛上走下的神—从实用美到世俗美  61-62
    4.5.3 真、善、美的伦理道德  62-64
    4.5.4 造像形式中的释、道文化思想  64-65
  4.6 本章小结  65-67
第五章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  67-87
  5.1 引言  67
  5.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构成及要素分析  67-76
    5.2.1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构成  67-68
    5.2.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的文本  68-74
    5.2.3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审美文化  74-76
  5.3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结构特征  76-82
    5.3.1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不匀质性  76-79
    5.3.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不对称性  79-81
    5.3.3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边界性  81-82
  5.4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的运动特征  82-85
    5.4.1 面具视觉艺术圈中的符号运动特征  82-83
    5.4.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审美文化运动  83-85
  5.5 本章小结  85-87
第六章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及应用研究  87-109
  6.1 引言  87
  6.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文化遭遇  87-88
  6.3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的涵义  88-91
    6.3.1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的意蕴  88
    6.3.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的作用  88-91
  6.4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传承模式与原则  91-102
    6.4.1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多元传承模式  91-99
    6.4.2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的原则  99-102
  6.5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传承与应用  102-107
    6.5.1 保护式传承  102-103
    6.5.2 利用式传承—在特色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03-105
    6.5.3 数字化图形设计传承  105-106
    6.5.4 创新式传承—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06-107
  6.6 本章小结  107-10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09-114
  7.1 全文研究成果与总结  109-113
  7.2 研究展望  113-114
致谢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21
插图引用出处  121-123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23-124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24

相似论文

  1. 运用面部黄金比例面具的简易面部分析,R622
  2. 父亲意象人格面具结构的实证研究与心理分析,B844.6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J314.2
  4.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贾宝玉、光源氏“泛爱论”研究,I313.074
  5. 意大利既兴喜剧中的“小丑”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6.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艺术符号研究,K876.41
  7. 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J313.2
  8. 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镌刻出现代设计的民族印记,J504
  9. 湖南傩面具造型艺术变迁研究,J528.3
  10. 招贴设计中人物面部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J524
  11. 湘西蓝印花布图案与艺术形式研究,J523.2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J509.2
  13. 竹艺术符号圈研究,J509.2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研究,J523.5
  15. 审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情景喜剧,J905
  16. 珍妮的个性化进程,I712
  17. 混搭文化风潮的审美解析,TS976.4
  18. 中国北方玛虎面具艺术研究,J528.3
  19. 电视穿越剧审美文化的叙事学解读,J905
  20. 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纪实与传承模式之探索,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民间工艺美术 > 木偶、皮影、假面具、脸谱、人形工艺美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