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氟氮超酸锂盐-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 者: 骆蓉
导 师: 聂进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聚磷腈 二(1,1,1,3,3,3-六氟-2-丙氧基)磺酰亚胺锂(LiHFPSI)聚多氟氮超酸锂盐 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
分类号: O6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是一类新型的薄膜材料,在固态电池和其他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聚氧化乙烯(PEO)是最早用于制备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高分子材料。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PEO高分子的结晶性使得以其为基材的SPE电导率不佳。因而近年来人们研究并开发了许多无机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带有寡聚氧化乙烯侧链的聚磷腈高分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利用两种新型的含氟氮超酸锂盐和两种新型聚多氟烷氧基磺酰亚胺锂盐同三种带有寡聚醚链的聚磷腈高分子(聚(寡聚乙氧基)磷腈,MEEP、MEEEP、MEEEEP)通过溶液-熔融法制备SPE,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导电性能,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制备的SPE的离子导电特性符合无定型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体系的基本规律。本文制备了一种含支化酯型结构的磺酰亚胺锂盐(二(1,1,1,3,3,3-六氟-2-丙氧基)磺酰亚胺锂,LiHFPSI)同甲氧基醚取代的聚有机磷腈高分子的复合电解质体系MExP-LiHFPSI(其中x=2、3、4)。通过改变聚磷腈高分子聚醚侧链的长度,研究了高分子主体结构对SPE导电系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寡聚醚侧链长度的增加,室温(25℃)电导率也随之增大,这一结果与非晶态电解质Vogel-Tamann-Fulcher (VTF)方程计算出的活化能结果相吻合。通过与MExP-LiTFSI体系的对比,发现MExP-LiHFPSI体系具有同样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电化学稳定性优于MExP-LiTFSI体系,同时其阴离子的特殊结构还有利于提高体系的阳离子迁移数。随着阴离子中含氟基团数目的增加,SPE的电化学稳定性增加,这一结果与量化计算的锂盐阴离子HOMO轨道能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热分析(DSC和TGA)测试结果表明MExP-LiHFPSI体系具有较低的玻璃转化温度,在-100~100℃温度范围内没有发现体系的熔点Tm,实验体系在30~200℃无分解。在实验制备的MExP-LiHFPSI体系中,MEEEEP-LiHFPSI(mol Li/rpt unit=0.375)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室温电导率为4.48×10-4S/cm,电化学窗大于6V,在30~200℃无分解。本文还制备了两种聚合物锂盐同聚磷腈高分子MEEP的复合电解质体系,发现MEEP同聚((4,4’-六氟异亚丙基)二苯氧基)磺酰亚胺锂制备最佳体系(mol Li/rpt unit=0.125)的室温电导率为2.42×10-5S/cm,且具有较好的力学形态和5.5V的电化<WP=4>学窗,热稳定性也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腈同含氟氮超酸锂盐制备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优良的离子导电性能,极佳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二次锂电池和其他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1 文献综述  8-21
  1.1 引言  8-10
  1.2 聚磷腈高分子简介  10-11
  1.3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11-17
  1.4 载流离子源研究进展  17-20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0-21
2 实验部分  21-27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22
  2.2 实验部分  22-27
3 结果与讨论  27-44
  3.1 聚磷腈高分子的合成  27-28
  3.2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结构  28-29
  3.3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  29-40
  3.4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40-41
  3.5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热稳定性  41-44
4 结 论  44-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52
附录1 作者在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52-53
附录2  53-61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2.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3. 二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4.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析研究,O626.23
  5. 室温自交联ABS的结构与性能研究,TQ325.2
  6. 高热稳定性明胶软糖的开发和工艺优化,TQ461
  7. 高温动力学方法筛选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突变位点,Q51-33
  8. SiN_x掺杂SbTe相变存储材料研究,TP333
  9.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10. 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对PC/ABS的阻燃研究,TB33
  11. 金属/锗硅固相反应及其接触特性研究,TN304
  12. 重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制剂稳定性的研究,Q814
  13. 分子突变改善扩展青霉脂肪酶的耐热性,Q814
  14. 罗伦隐球酵母脂肪酶纯化与ANS快速测定脂肪酶热稳定性方法的建立,Q78
  15. 复合孔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B383.4
  16. 生物高分子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制备、结构和性能,TB383.1
  17.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及其性质研究,TB383.1
  18.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TB331
  19. 一种带有醚键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研究,TB383.2
  20. 含氮杂环羧酸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21. 连续本体法PMMA树脂聚合工艺,TQ320.6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元素有机聚合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