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探源

作 者: 陈宗权
导 师: 杨志明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董仲舒 “大一统” 理论渊源 “德主刑辅” “致中和” “无为而治” 社会政治 德刑并用 公正地评价 地位和影响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董仲舒的儒家哲学体系虽然庞大繁杂,但如果认真梳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的整个哲学理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哲学是他哲学体系的中心。学术界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遗憾的是,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学术界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系统论述。如果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就能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内涵和本质,更客观、公正地评价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本文试就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作一下尝试性的梳理与阐述,并力图论证他的政治哲学的儒家属性。本文认为:在“大一统”论、德治论、“中和”论等方面,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定于一”、“施仁政”、“致中和”等思想;在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天志”论、“大一统”论等方面,董仲舒兼容了墨家的“天志”、“上同于一”等思想;在“德主刑辅”论、“大一统”论等方面,董仲舒汲取了法家的“德刑并用”、“天下统一于法”等思想;在“天”的范畴、君主独尊地位的合理性、“尊德卑刑”论、“三统说”等方面,董仲舒融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兼收并蓄了其他诸家的一些思想,正确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现实,满足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当时百家思想的“合流”趋向,是学术思潮演变的一个必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实践及学术思想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

全文目录


一、 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6-14
二、 对道家思想的吸收  14-19
三、 对墨家思想的兼容  19-24
四、 对法家思想的汲取  24-29
五、 对阴阳家思想的融合  29-35
六、 董仲舒政治哲学兼采众家之说的根源  35-37
结语  37-41
参考文献  41-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2. 论《吕氏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092
  3. 董仲舒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B234.5
  4. 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691
  5.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D60
  6.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A811.6
  7. 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控制思想研究,K234.1
  8. 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探析,I01
  9. 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D909.2
  10.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A811
  11. 董仲舒行政思想研究,D691
  12.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社会政治构想,D09
  13. 先秦主流思想的教育管理价值探寻,G40-092
  14. 经济全球化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F741.2
  15. 多元化战略背景下湖南新华书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6. 汉大赋语言艺术研究,I207.22
  17. 论《越绝书》的叙事艺术,I206.2
  18. 拉兹法律观的解读,D909.1
  19. 中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探源,D631.4
  20. 媒介与政治关系视阈下的网络政治研究,G206
  21. 上博竹书《容成氏》研究,K877.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