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贝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

作 者: 卜雪峰
导 师: 王修林;曲克明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废水处理 滤食性贝类  营养盐 总悬浮颗粒物
分类号: X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0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保证海水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两个重要方面论述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对国内外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贝生物净化过滤方法,并作了初步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展望。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着重试验和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氮磷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微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和移出速率的研究。选择了三种常见的微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球等鞭金藻对氮磷营养盐进行吸收去除试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的微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对无机氮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小球藻;对无机磷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三角褐指藻>小球藻>球等鞭金藻。(2)微藻对养殖废水的现场试验结果:在现场的试验条件下,如果没有营养盐输入,溶解无机氮将在0.056-0.344天内耗尽;溶解无机磷将在1.115-3.384天内耗尽。 常见大型海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试验。常见大型海藻石莼、海带、鼠微藻和马微藻在密度都为5g/L,采用养殖用水,在相同的水体中静态养殖24小时,比较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对PO4—P的去除效率,海带(84.4%)>石莼(80%)>马微藻(61.3%)>鼠微藻(44.1%);对NO2—N的去除效率,海带、石莼(100%)>马微藻(35.7%)>鼠微藻(33.3%);对NH4—N的去除效率,海带、石莼(100%)>马微藻(46.8%)>鼠微藻(43%);对NO3—N的去除效率,海带(83%)>石莼(73.2%)>鼠微藻(33.6%)>马微藻(13.7%)。综合以上考虑,选择海蒂和石莼做进一步的试验。 不同密度的石莼和海带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试验。设置石莼的密度分别为:0.5、1、2、4g/L;海带的密度分别为2.5、5、7.5、10g/L。在加入一定浓度营养盐的水体中静态放置24h,分析测定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比较去除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的条件下,2g/L的石莼和7.5g/L的海带为最合适的浓度。24小时,2g/L的石莼对PO4—P、NO2—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73.8%、91.8%、87.2%和93.2%。24小时,7.5g/L的海带对PO4—P、NO2—N、NH4贝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一N和NO3一N的去除率分别为:70%、57.5%、86.5%和63.1%。所以下面的试验中选择29/L的石药和7.59/L的海带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滤食性贝类对悬浮颗粒物的去除试验。常见的滤食性贝类:牡蜗、扇贝和文蛤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湿重的生物,加入相同浓度的相同粒径的有机悬浮颗粒物进行24h过滤。得出牡蜗对悬浮颗粒物的去除率最高,去除效率依次为:牡蝠 (93%)>扇贝(88%)>文蛤(85%)。所以选择牡蜗做进一步的试验。 大型海藻和滤食性贝类混养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海带+牡砺24小时对P0;一P、N02一N、NH;一N和N03一N的去除率分别为能.6%、55.7%、46.0%和56.6%,对TSS的去除率为84.5%。石纯十牡蝠中24小时对P04一P、N02一N、NH;一N和N03一N浓度下降的百分率分别为67.8%、60.2%、55.8%和59.0%,TSS下降82.5%。 在以上试验结果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自然沉降一贝藻混养一大型藻类再吸收的初步工程设计,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2
1 文献综述  12-21
  1.1 海水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12
  1.2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13
  1.3 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13-18
  1.4 国内外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现状  18-19
  1.5 立题依据  19-21
2 微对氮磷营养盐去除的研究  21-27
  2.1 材料与方法  21-22
  2.2 结果与讨论  22-26
  2.3 小结  26-27
3 常见大型藻类对氮磷营养盐去除的研究  27-34
  3.1 材料与方法  28-30
  3.2 结果与讨论  30-33
  3.3 小结  33-34
4 不同密度的石莼和海带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研究  34-51
  4.1 材料与方法  34-36
  4.2 结果与讨论  36-51
5 贝类对悬浮颗粒物的去除研究  51-55
  5.1 材料与方法  51-53
  5.2 结果与讨论  53-55
6 贝藻混养对养殖废水处理的研究  55-64
  6.1 材料与方法  55-57
  6.2 结果与讨论  57-61
  6.3 初步工程设计与应用展望  61-64
7 总结  64-66
参考文献  66-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S942.91
  4. 溶藻弧菌噬菌体、菌影疫苗及其对对虾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S945
  5.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7.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8.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9.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10. 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保藏方法的研究,S943
  11. 溶藻弧菌诱导红笛鲷仔鱼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分析,S943
  12. 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S941
  13.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14.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15.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R-藻红蛋白的生物修饰及活性保护研究,TS201.21
  16. 精制棉废水中CODCr和色度治理方案的优化,X791
  17.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X824
  18. PEG诱导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融合与变异株的筛选,S968.49
  19. 三种大型海藻对海水中营养盐供应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S917.3
  20. 基于基因序列的红索藻目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研究,Q941
  21.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水产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