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伊斯兰传统建筑对新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
作 者: 凌琛
导 师: 胡纹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伊斯兰传统文化 地域建筑 类型学
分类号: TU-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7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地域性因素在伊斯兰建筑物质、 功能及心灵三个层次的表现出发, 分析了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对伊斯兰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综合归纳, 总结出伊斯兰地区新地域建筑的发展方向。 最终结合国内外的建筑创作实践, 特别是结合对新疆国际大巴扎设计的分析介绍, 对传统地域性建筑给予现代建筑创作的启示做了总结性的阐述。 其中既包含了建筑文化学的理论, 也融合了建筑现象学的观点, 并结合了建筑类型学的分析方法, 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从新的视角加以诠释和发展 。主要内容由七个部分组成。 首先论述了该课题的意义、 目的、 内容和方法。从国内外现状和建筑发展的角度, 阐明了该课题的研究方向以及现实指导意义。其中, 特别对建筑文化学及现象学的理论观点和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从而更清晰地明确该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在正文部分先从区域地理学的角度, 将地域性的概念做了明确界定并对地域性基本因素进行了理论上的总括 。任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前者是城市出现和形成的前提, 而后者是城市扩大和发展的动力。 所以接下来, 本文通过对包括新疆在内的伊斯兰地区的地域性因素在其建筑中物质、 功能及心灵等三个层次的表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提取出有代表性的建筑原型。 这三个层次虽然单独成章, 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重叠, 因为建筑做为一种文化形态不可能仅受到单一因素的作用, 有些原型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力的作用。 随后, 结合上述“原型”历时性的发展, 分析了伊斯兰地区新地域建筑的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国内外伊斯兰现代地域建筑对传统精神的领悟, 总结出传统地域建筑对新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 最后, 通过对新疆国际大巴扎这项现代伊斯兰地域建筑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揭示了本文的最终结论──探索真正体现伊斯兰传统文化精神的有内涵的新地域建筑。 将该课题的理论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之中, 使地域建筑能充分展现其文化个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14 1 绪论 14-23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15 1.2 研究内容 15-20 1.2.1 传统伊斯兰建筑 15-17 1.2.2 新地域建筑 17-19 1.2.3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 19-20 1.3 研究方法 20-22 1.3.1 建筑文化学 20-21 1.3.2 建筑现象学 21 1.3.3 建筑类型学 21-22 1.4 可行性论证 22-23 2 地域性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3-30 2.1 地域性与地域主义 23-24 2.2 地域性基本因素 24-27 2.2.1 自然因素 24 2.2.2 文化因素 24-27 2.2.3 技术因素 27 2.3 区域性与区域特征 27-30 2.3.1 地域性与区域性 27-28 2.3.2 区域特征对地域性建筑研究的意义 28-30 3 地域性因素在伊斯兰建筑中的表现 物质层次 30-40 3.1 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30-37 3.1.1 自然条件概述 30-31 3.1.2 水源条件的制约及适应 31-33 3.1.3 地形条件的制约及适应 33 3.1.4 气候条件的制约及适应 33-37 3.2 建筑材料的地方性 37-38 3.3 生产方式对物质生活的影响 38-40 4 地域性因素在伊斯兰建筑中的表现 功能层次 40-51 4.1 体量布局 40-41 4.2 空间序列 41-46 4.2.1 纪念性建筑的空间序列 41-42 4.2.2 住宅建筑的空间序列 42-44 4.2.3 模糊空间 44-46 4.3 几何构图 46-47 4.4 装饰工艺 47-51 4.4.1 装饰的时空体验 47-48 4.4.2 装饰工艺手法 48-49 4.4.3 装饰纹样与母体 49-51 5 地域性因素在伊斯兰建筑中的表现 心灵层次 51-63 5.1 宗教的主导性 51-57 5.1.1 城市肌理 52-55 5.1.2 建筑元素 55-57 5.2 宗教与世俗生活的融合 57-59 5.2.1 商业生活 57-58 5.2.2 文化生活 58-59 5.3 宗教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59-62 5.4 宗教与区域文化的融合 62-63 6 新地域建筑的发展方向 63-84 6.1 新地域建筑对自然的应对 64-66 6.1.1 对气候条件的应对 64-65 6.1.2 对地形地貌的应对 65-66 6.2 新地域建筑对人文的发展 66-78 6.2.1 传统形式的精神表达 66-69 6.2.2 传统功能的现代变异 69-73 6.2.3 传统城市肌理的延伸 73-75 6.2.4 传统文化的开放交流 75-78 6.3 新地域建筑对技术的应用 78-84 6.3.1 运用低技术的新地域建筑 78-79 6.3.2 运用高技术的新地域建筑 79-81 6.3.3 运用适宜技术的发展方向 81-84 7 新地域建筑创作分析──新疆国际大巴扎 84-102 7.1 巴扎──伊斯兰城市意象的片断 84-89 7.1.1 现状概况 84-85 7.1.2 历史与记忆的统一体 85-86 7.1.3 项目定位 86-89 7.2 外部空间形态 89-90 7.2.1 尺度及轮廓线 89 7.2.2 外部空间序列 89-90 7.3 外部交通 90-91 7.4 外部景观 91-93 7.4.1 绿地系统 91-92 7.4.2 景观节点 92-93 7.4.3 照明及广告 93 7.5 建筑群体 93-102 7.5.1 传统布局与现代功能的结合 94-95 7.5.2 传统建筑形式的现代诠释 95-96 7.5.3 传统空间序列的现代演绎 96-99 7.5.4 传统形象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 99-102 结 语 102-105 致 谢 105-106 参考文献 106-109 附 录 109-111
|
相似论文
- 类型学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TU243.1
- 当代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初探,TU-86
- 后工业背景下京西建筑特色研究,TU-86
- 气候与建筑空间研究,TU-024
- 西部藏族建筑地域文化延续性研究,TU253
- 干栏式苗族民居的研究及其现代启示,TU241.5
- 川渝地区民居营造技术研究,TU241.5
- 佤语动词研究,H255
- 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及其形式表达,TU984.2
- 近代历史条件下的浦东民居研究,TU-86
- “此时、此地、此情”,TU241.5
- 徽质因子在新地域主义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TU-86
- 基于建筑类型学下的“徽质空间”分析,TU-86
- 基于空间类型学的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TU982.29
- 中介语假拟被动句的句法学解释,H146
- 地域建筑研究——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现代启示,TU241.5
- 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与改进,H059
- 东北三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研究,TU-05
- 历史街区更新中类型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TU984.1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