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作 者: 黄福新
导 师: 陈国南;吴晓苹
学 校: 福州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褪黑素及其衍生物 化学发光 电致化学发光
分类号: O65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共分三章,包括文献综述、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以及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概况,包括褪黑素的发现、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褪黑素在机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学机能及其开发研究意义、以及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测定方法的评述。然后分别阐述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它们在某些吲哚类衍生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章是以酸性高锰酸钾-甲醛的化学发光体系为基础,采用流动注射系统,详细研究了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N-乙酰-5-羟色胺、5-甲氧基色胺、5-甲氧基吲哚-3-乙酸和6-羟基褪黑素)的化学发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与酸介质、pH值、流速、高锰酸钾浓度和甲醛浓度等因素有关,其中,甲醛是对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化学发光起明显的增强作用,由此分别建立了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鉴于褪黑素在自然界、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和它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本章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实际样品中低含量褪黑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较低。鉴于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结构相似性,本章重点研究了褪黑素的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来分别讨论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在酸性高锰酸钾和甲醛体系中的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第三章首次利用Ru(bpy)32+化合物对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ECL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的BR缓冲液中,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都有明显地增强Ru(bpy)32+的ECL,其增强的发光强度与施加的电位扫描方式和速度、缓冲液的类型、体系的pH值、Ru(bpy)32+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经过条件的优化选择,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分别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或对数线性关系。鉴于褪黑素的独特的生物学机能和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们建立了一种测定实际商品药品中的低浓度褪黑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容易实现、操作简便、仪器简单、体系稳定、结果可靠。鉴于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本文重点研究了在碱性BR缓冲体系中的R3比py)3*一褪黑素的循环伏安特性、荧光光谱和电致化学发光光谱,首次提出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增强Ru比py)5h化合物ECL可能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21
  1.1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概况  8-14
  1.2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在化学发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14-17
  1.3 褪黑素及吲哚类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和应用  17-21
第二章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21-44
  2.1 引言  21-22
  2.2 实验部分  22-25
    2.2.1 仪器  22-23
    2.2.2 试剂  23-24
    2.2.3 测试液的配制  24-25
    2.2.4 实验方法  25
  2.3 结果与讨论  25-43
    2.3.1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25-35
    2.3.2 样品分析与回收实验  35-36
    2.3.3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  36-42
      2.3.3.1 化学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研究  36-40
      2.3.3.2 紫外吸收光谱  40-41
      2.3.3.3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41-42
    2.3.4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特点与其CL性能之间关系的讨论  42-43
  2.4 结论  43-44
第三章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44-71
  3.1 引言  44
  3.2 实验部分  44-47
    3.2.1 仪器  44-45
    3.2.2 试剂  45
    3.2.3 测试液的配制  45
    3.2.4 实验方法  45-47
      3.2.4.1 工作电极的处理  45-46
      3.2.4.2 电化学发光检测  46-47
  3.3 结果与讨论  47-70
    3.3.1 电致化学发光仪的组装和性能测试  47-51
    3.3.2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在钌联吡啶体系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51-59
    3.3.3 样品分析和回收实验  59-60
    3.3.4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在钌联吡啶体系中的电致化学发光机理的探讨  60-70
      3.3.4.1 褪黑素的电致化学发光光谱及其与荧光光谱的比较  60-62
      3.3.4.2 循环伏安实验及施加电极电位对褪黑素的电致发光强度的影响  62-64
      3.3.4.3 褪黑素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性质的研究  64-65
      3.3.4.4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ECL机理的讨论  65-70
  3.4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7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77-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2.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TS206.4
  3.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4. 藉三种物质猝灭Ru(bpy)_3~(2+)-TPrA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O644.1
  5. 血红蛋白在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6.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512.63
  7. 基于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研究,O627.8
  8. 修饰电极增敏CE-ECL法对药物成分分析方法研究,R917
  9. 罗丹明B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研究,O621.22
  10. 稀土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在CE-ECL分析技术中的应用研究,O657.1
  11. 基于Ru(bpy)_3~(2+)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制,TP212.3
  12. 一类新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阵列,TP212.2
  13. 玻璃基质氧化锰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TP212.3
  14. 石墨电极表面固定铁氰化钾的方法研究及分析应用,O646.54
  15. 快速检测食品中触酶阳性菌生物传感法的建立,TS207.4
  16. 金属铱电致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分析应用,O641.4
  17. 氨化学发光换能器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O657.3
  18. 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TP212.1
  19. 增强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研究,O657.3
  20. 纳米金标记毛细管电泳超灵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应用研究,O657.8
  2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抗生素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O657.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