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

作 者: 李巧兰
导 师: 刘远传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历史性 人本视野 自然视野 价值视野
分类号: B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于历史性概念的基础上所探讨的社会历史性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哲学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问题思考的结果,其深刻的思想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往往令人折服,但是通过对既有成果的检索,笔者发现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没有认识到人在社会中的本体地位,社会的历史性因此在人的活动的自我生成之外,于是社会历史性过程就成为超验力量的表现或确证,或者以自然相对于社会的优先地位为根据而以纯粹的自然的眼光把社会的历史性过程机械地等同于自然历史过程。(2)虽然有些思想家认识到社会的独特性在于社会是人的社会,然而,由于对人的存在的状态的片面理解,使社会在他们看来失去了历史性的过程特点,同时社会的历史性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的相通性的一面也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毫不相关的过程,社会历史性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性也由此被否认。针对以上存在的理论缺陷,笔者在具体考察哲学史所探讨的社会历史性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的视角为基点,一方面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透视社会历史性过程是在人的活动参与下的自我生成过程,也是在人的活动参与下的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开放过程;另一方面从自然的视角审视了在人的活动的参与下的社会历史性过程,又是一个受客观必然性规律制约的自在自发的过程。力图突破哲学史上对社会历史性的探讨中存在的不足,指明社会历史性过程既不是纯粹的人的活动过程,也不是纯粹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二者所呈现的动态统一过程。同时为了争取理论上的完整性,笔者在以人本视野和自然视野探讨社会历史性过程的基础上,又从价值视野的角度揭示出社会历史性过程所带来的价值效应的二重性,即进步中伴随着代价,代价又推动着进步。 理论上的探讨最终是为社会现实提供指导。由此,笔者针对现代社会所处的困境,指出以社会历史性的眼光为走出困境寻求出路。任何社会一方面都是时间链条上的一环,与过去和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要只看到现在,还要看到现在的所作所为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在场和时间视界的融合;另一方面,社会不是在历史性进程中绝对独立的运行实体,它与自然和人水融交织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社会发展问题的视界不要仅仅局限于社会这一个平面,达到空间在场的超越和空间视界的融合。同时立足于社会历史性的二重性基础上,正确对待现代社会的困境,在付出合理的代价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一、 引言  6-10
  (一) 历史性概念辨析  6-8
  (二) 社会历史性及其理论建构  8-10
二、 社会历史性理解的误区及根源  10-19
  (一) 误区之一:超验论  10-14
  (二) 误区之二:自然论  14-16
  (三) 误区之三:个别论  16-18
  (四) 误区的根源  18-19
三、 社会历史性与人、自然和价值  19-29
  (一) 人本视野中的社会历史性  19-22
  (二) 自然视野中的社会历史性  22-26
  (三) 价值视野中的社会历史性  26-29
四、 社会历史性与现实意义  29-34
  (一) 现代社会的困境  29-30
  (二) 超越在场与视界融合  30-32
  (三) 正确对待现代社会的困境  32-34
参考文献  34-36
后 记  36

相似论文

  1.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2.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九辩》的英译,I046
  3. 马克思的生产性思想,A811
  4. 哲学阐释学视角下《诗经》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H315.9
  5.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H315.9
  6. 书法金石拓片论考,J292.1
  7. 青岛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初探,TU984.114
  8.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TU986
  9. “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I06
  10. 意识形态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A811
  11. 从伽达默尔阐释学角度比较《孙子兵法》两个英译本,H315.9
  12. 辜鸿铭与理雅各《论语》两英译本比较研究,H315.9
  13. 论刘少奇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D239;A84
  14. 论南海海域U形线的法律性质,D993.5
  15. 论资本形态的历史演变,F014
  1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新历史主义解读,I712.074
  17. 论“五四”价值取向,K261
  18. 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观点分析文化误读,H059
  19. 从阐释学角度论《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H059
  20. 翻译中文化误读的产生与接受,H059
  21. 美加北极群岛水域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993.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