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何处是灵魂的家园

作 者: 张玉
导 师: 王本朝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萧红作品 整体氛围 生命终极意义 创作的原动力 罪恶的渊薮 小说散文化 现实世界 艺术之源
分类号: I207.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暗、冷漠、命定的现实世界与温暖、洁净、自由的理想境界构成了萧红心中与笔下的二重空间;成人视角儿童视角的交错运用使萧红作品中弥漫着丰富的意蕴与奇妙的弹性和张力。种种反差完美融合于萧红以独特的写作方式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之中。本文拟从萧红现象中多重安然并存的矛盾着手,结合萧红的生命体验,试着对其文本和心理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把握。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现实与梦想:萧红的精神与心理空间 萧红作品中,现实是罪恶的渊薮,其间充满了饥饿与劳苦、疲惫和呻吟。人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如动物一般地被奴役。从诞生到死亡,萧红笔下各个阶段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下层人民命定的痛苦人生。 与现实生存空间相对照,萧红笔下的理想空间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象。这里充满着温暖的阳光与人性慈爱的光辉。 “自然”世界是萧红笔下的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两种不同风格的自然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萧红渴望逃离尘世痛苦、重返自然的梦想。 第二部分 无知与洞察:文本中的双重叙述语调 萧红小说中叙述的身份是双重的: 儿童视角 作者以远距离投射的方式,让童年叙述者‘哦”带领读者走进一 个个美丽的回忆中。 成人视角 萧红作品中多以第三人称的成人视角观照全文,作者与叙述者之 问存在着同生死、共命运的紧密联系。 此外,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还在多方面体现了萧红对现实世界的丰富感受和 对文本的巧妙把握。 儿童视角中的“我”是好奇、无知的。成人世界的丑陋与荒凉和孩子清纯镇 静的眼光逼视形成强烈的反差。 成人视角中,作者严肃地思索、冷静地洞察和入木三分地刻画。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体现: 对愚昧狭隘的国民性的无情剖析 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 对人类命运的怀疑和抗争,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反思 对人物心理刻画的逼真深入·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错使用,种种反衬落差使作品形成奇妙的艺术张力。 这依赖于整体氛围的营造。而这种氛围的形成与萧红天赋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 主要表现在: 小说散文化 语言场景化 时空关系的巧妙处理 第三部分 放逐与回归:追溯艺术之源 作家的爱憎悲欢只有与源自个人感受相契合并推衍于社会公众层面,才能以 情动人并影响社会。因此,追溯萧红的童年和坎坷的成人经历;从中寻找萧红的 创作之源。i“祖父”、故乡、童年生活都是萧红精神气质的来源。 成年后萧红经历的坎坷人生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原动力。 情感上承受了痛苦磨难的萧红痛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因此作品中渗 透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引 言  7
一、 现实与梦想:萧红的精神与心理空间  7-12
二、 无知与洞察:文本中的双重叙述语调  12-23
三、 放逐与回归:追溯艺术之源  23-27
注 释  27-28
参考文献  28-30
后 记  30

相似论文

  1. 虚拟世界与人的发展,B03
  2. 艺术的童眸,I207.42
  3.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的儿童视角叙事,I207.42
  4. 《甘露》中复杂的人物与主题,I207.42
  5. 迟子建小说《花瓣饭》反复修辞论,I207.42
  6. 论儿童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文学呈现,I207.42
  7. 童眼看世界,I712.074
  8.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I207.42
  9. 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儿童视角,I207.42
  10. 绽放在记忆枝头的童性之花,I207.42
  11.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题材评析,G623.2
  12. 网络世界两个基本属性的哲学探究,B02
  13. 回眸成长 岁月如歌,I207.8
  14. 论京派作家的儿童视角,I207.42
  15. 试论王安忆短篇小说的散文化倾向,I207.42
  16. 论儿童的“发现”与二十年代中国新诗,I207.257.510
  17. 古典与现代的歌者,I207.42
  18. 诗意的策略 神话的终极,I207.425
  19. 网络文学论,I206.7
  20. 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关怀,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长篇、中篇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