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及其《蝇王》

作 者: 李琴
导 师: 刘家荣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悲观情结 戈尔丁 《蝇王》 象征物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语言文字表达 集体无意识理论 社会政治学说 孩子们 精神分析理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5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威廉·戈尔丁的第一本小说《蝇王》(1954)已成了当今最受欢迎,拥有最多读者的英语小说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大学的文学教材之一。这本小说是对人性善恶及失落的童贞的解剖。1954年《蝇王》的发表为文学界、批评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论题,戈尔丁在二十世纪众多写作手法和流派中博取众长,独辟蹊径,以寓言的笔调、神话的模型,现实主义手法探讨了一个严肃的永恒主题——人性善恶。戈尔丁对人性阴暗面的探索一直伴随他的写作生涯,使他成了英国两位最无可非议的具有原创力的作家之一。对人性阴暗面的探索,悲观情结及无情的揭露是作家戈尔丁的一贯风格。 对《蝇王》的研究,国内外的文学评论众多。各种探索的理论依据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或是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学说。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的方向不同,研究的命题不同,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从研究戈尔丁的风格入手,着重探讨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及其在《蝇王》中的体现之间的必然联系: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中被具体化了,具体体现在他小说中的悲观主题,对人物和象征物的命运的悲剧性安排及令人压抑的语言表达上。 通过分析作者的感情以及它在作品中的体现之间的关系,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该作者的作品;同时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及写作技巧,读者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简述了目前《蝇王》及有关评论的基本情况,再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论点、研究意义及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致力于分析戈尔丁悲观情结产生的原因,该章分析了作家当时的社会状况、希腊古典文学及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主要倾向对他的影响,宗教渊源及作家本人的经历等各种因素也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章到第五章都是分析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第三章分析一戈尔丁的小说的悲观主题,戈尔丁“人性恶.,的悲观主题与其悲观情结是一致的,同时还撕由于悲观主题所5!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第四章分析戈尔丁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及象征物命运的安排,在小说中主人公拉尔夫、皮基、西蒙及象征物螺号、眼镜、火、海岛都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其情节的安排与戈尔丁的悲观情结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主要研究戈尔丁的语言文字表达,在小说中戈尔丁对一些大量带贬意的感情色彩强烈的词的选用、在环境描写中,对、些能产生强烈音响效果的拟声词的选用及一些产生视觉效果的形容词的选用、在对孩子们动作描写中,一些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动作动词及短句的选用、对孩子们的对话上的选词特点等等各方面的文字风格都毫不掩饰地表露了作者的情感立场*- 第六章全面总结本论文,并再次强调本论点:戈尔丁的悲观情结是戈尔丁写《蝇王》的一个重要契机,同时又具体表现在其悲观的主题、人物及象征物的悲惨结局及压抑的文字风格上。

全文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6-9
CHAPTER TWO GOLDING’S PESSIMISM  9-22
  2.1 A Macro-view of Golding’s Pessimism  9-11
  2.2 The Causes of Golding’s Pessimism  11-22
    2.2.1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nditions  11-15
    2.2.2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al Greek Literature  15-16
    2.2.3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Trend in Modern Literature  16-18
    2.2.4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18-19
    2.2.5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Experiences  19-22
CHAPTER THREE PESSIMISTIC THEME  22-25
  3.1 Pessimistic Theme  22
  3.2 Neg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me  22-23
  3.3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me  23-25
CHAPTER FOUR TRAGIC ENDINGS  25-35
  4.1 Tragic Endings of Main Characters  25-29
    4.1.1 Simon ’s Death  25-26
    4.1.2 Piggy’S Death  26-28
    4.1.3 Ralph’s “Rescue”  28-29
  4.2 Tragic Endings of Some Symbols  29-35
    4.2.1 The Destruction of Conch  29-30
    4.2.2 The Destruction of the Glasses  30-31
    4.2.3 The Destruction of the Fire  31-32
    4.2.4 The Destruction of the Island  32-35
CHAPTER FIVE THE DEPRESSIVE LANGUAGE OF LORD OF THE FLIES  35-44
  5.1 A Macro-view of Language  35
  5.2 The Diction of The Title and Subtitles  35-37
  5.3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37-40
    5.3.1 The Adjectives of Color and the Visual Effects  38
    5.3.2 The Sound Imitations and the Auditory Effects  38-40
  5.4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Children’s Actions  40-42
    5.4.1 The Use of Action Verbs  40-41
    5.4.2 The Use of Short Sentences  41-42
  5.5 The Speech of Children  42-44
CHAPTER SIX CONCLUSION  44-46
NOTES  46-50
WORKS CITED  50-52
英文摘要  52-54
内容摘要  54-55

相似论文

  1. 《蝇王》的叙事策略研究,I561
  2.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蝇王》,I561
  3. 从情感视角对《柏油孩子》中男女主人公文化身份困境的解读,I712
  4. 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蝇王》释读,I561
  5. 英国荒岛文学中的女性缺失现象分析,I561
  6. 夹缝中难以生存的“自我”,I561
  7. 重构的镜像,I207.42
  8. 《热爱孩子的男人》的伦理解读,I611
  9. 巴托克儿童钢琴曲作品《献给孩子们》教学之探究,J624.1-4
  10. 从天真到堕落,I561.074
  11. 《蝇王》的戏仿艺术,I561.074
  12. 试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解读《蝇王》之主题与人物,I561.074
  13. 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叙事分析,I561.074
  14. 建构在第三空间之上的文化认同—《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I561
  15. 拉萨市藏族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研究,C924.24
  16. 《蝇王》中的二元对立关系研究,I561
  17. 黑人文化的生态反思,I712
  18. 对文明人类高尚本性的颠覆,I561.074
  19. 拉斯韦尔政治人格理论研究,D035
  20. 小说《蝇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I561.074
  21.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简爱》和《孩子们的巴赫》的比较研究,I56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