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探析

作 者: 张晓路
导 师: 张静琦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问题探析 增量信贷资产 资产证券化 我国商业银行 银行不良贷款 房地产抵押贷款 流动性危机 特殊目的实体 不良信贷资产 宏观经济稳定
分类号: F83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在近期公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存在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中国脆弱的银行业将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主要反映在存量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和可预见的增量贷款的风险上,而改善的办法就是引入新的技术,改变银行的经营机制。西方商业银行业务证券化趋势是近十几年来西方商业银行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几年来已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资产证券化是指由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创造和安排融通资金的过程,即金融机构将其资产汇集成组,出售给以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特殊目的实体,经过担保与信用加强,以证券形式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技术将银行的运做与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解决问题上讲,既可以帮助我国银行存量不良贷款套现,又为我国银行引入了一个共同运做的机制,由外部投资者来监督银行的经营,强化信贷纪律,减少增量贷款的风险。本文试图从我国银行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方式的探讨、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房地产贷款证券化思路的设计及政策安排方面,阐述这一可为我国银行所用的业务品种,寻求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问题的途径。本文的特点在于将一些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融入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析之中。文章共分三个部分。前言部分作为引子,作者提出建立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却面临来自巨额<WP=3>存量不良贷款和增量贷款资金运用的流动性危机,银行界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良好的措施,并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过程和西方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简短描述,之后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巨额存量风险、可预见的增量风险和解决途径。首先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严酷现实,进而分析了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认为外部环境与政策变化的影响、政府的干预、企业效益差、投融资体制对企业的软约束、银行信贷管理的落后以及事中、事后约束法律的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不良贷款资产比重过大。这阻碍了银行的健康经营,使银行资金出现流动性危机,从而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文章又阐述了由于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抵押贷款也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的房地产风险为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和资金运用的中长期性造成的增量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迟滞。根据上述两种风险,文章首先比较了处理不良贷款的措施,特别对比了目前国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采取“债转股”方式处理不良信贷资产的利弊,指出处理不良信贷资产的关键问题是银行债权能否变现,而资产证券化技术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解决途径。对于房地产抵押贷款面临风险的最佳解决方式就是借鉴美国的做法,实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文章接下来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含义,指出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具有收入导向、结构性融资、表外融资、低成本等多种特点。第二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组成。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资产证券<WP=4>化的产生背景,由此作者对在我国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个人独特的分析,一方面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在于银行的流动性偏好,也就是源于规避监管、减低风险和增加利润。另一方面资产可以证券化的基础条件在于对贷款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可以进行组合和结构设计。作者利用资产组合理论中的收益与风险数学模型对此做了分析,并指出这是使不良贷款组合产生稳定现金流并进而实现证券化的理论基础。文章接着介绍了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在提高资金流动性、扩大融资渠道、降低风险、提高赢利能力、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好处,和对投资者的提高回报、降低风险等方面的优点,并简要说明了资产证券化技术可能给传统银行功能带来的压力。第三部分由第四章构成,也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对在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思考和思路设计,将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融于具体操作之中。首先作者分析了在我国实行广义的资产证券化会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成本,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进行了证券化资产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后,文章分别介绍了存量和增量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设计。两种证券化的设计都从实施的环境条件入手,介绍了一般意义上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即原始权益人、发行人也就是特殊目的实体、债务人、投资者、信用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进一步设计了存量不良贷款和增量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思路和步骤。其中在对存量不良贷款的分析中,作者提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对资产进行分类组合、捆绑重组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要对资产进行信用提高,以吸引投资者。作者对增

全文目录


前言  9-12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途径  12-30
  第一节 巨额存量不良贷款资产造成的风险  12-18
  第二节 可预见的增量信贷资产-房地产抵押贷款面临的风险  18-20
  第三节 解决存量和增量信贷资产问题措施的比较  20-26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6-27
  第五节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27-30
第二章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变和理论体系  30-37
  第一节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变  30-32
  第二节 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32-37
第三章 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利弊分析  37-42
  第一节 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好处  37-41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的负面影响  41-42
第四章 我国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42-74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深远影响  42-45
  第二节 我国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45-49
  第三节 存量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设计思路  49-58
  第四节 增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设计构想  58-67
  第五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67-74
结语  74-75
参考文献  75-76
后记  76

相似论文

  1. 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F293.3;F224
  2. 国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稳定性,F830.59;F113
  3. 我国财政金融动员能力的量化与优化研究,F832;F224
  4.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研究,F830
  5. 90年代的国际收支:原因、趋势与政策,F832.6
  6.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F224
  7.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F224
  8. 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稳定的影响,F832.6
  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研究,F832.51
  1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处置方式及其创新分析,F832.4
  11. 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8
  12. 中国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F832.4
  1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F830.42
  14.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与相关问题研究,F830.91
  15.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F231.5
  16. 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立法问题研究,D922.28
  17. 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F233
  18.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与问题,F832.5
  19.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研究,F231
  20. 从安然事件透视SPE合并原则的争议与变革,F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