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解释与解构

作 者: 孟岗
导 师: 李戎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德里达 哲学解释学 解构主义 后现代文学 文学解释 解释观 语言学转向 后现代思想家 结构主义语言学
分类号: I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3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后现代文学解释是文学研究范式的一个巨大转变。对后现代文学解释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是伽达默尔德里达哲学解释学解构主义是后现代文学解释学得以产生的哲学基础,因此,后现代文学解释观是一种充满对立的混合体。本文将通过对伽达默尔和德里达文学解释观的比较,探寻一种更为合理的文学解释观。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哲学上的比较。首先,把作为后现代思想家的伽达默尔和德里达都归并到后现代解释学之中,揭示他们在“文本解释”上共有的后现代性。其次,为了把哲学解释学与解构主义进行本质上的区别,笔者引入了“游戏”这一概念。“游戏”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界最为流行的概念,对它的推崇,是后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游戏”,伽达默尔实现了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超越,他的“游戏”是思维论层面的“游戏”。而德里达提倡的是一种“游戏解释学”,即解释是一种语言游戏,语言的背后是虚无。因此,德里达的“游戏”是一种价值层面的“游戏”,它代表了后现代主义最为消极的一面。 二、语言学转向中的比较。伽达默尔和德里达代表了语言学转向的两个不同的趋向。伽达默尔把语言和存在联系了起来,认为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德里达则继承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通过对能指—所指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语言是一种有限的游戏。 三、解释主体的比较。与传统解释学对自我的崇拜不同,后现代解释学对人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伽达默尔把“自我”替换成了“对话者”,他强调理解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行为。而德里达作为一个更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则将人文本化了。他认为人的概念是传统人道主义的产物,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构”。 ##$##--dedMgh$#$AI###.MNicK 四、文本观的比较。伽达默尔认为文本是与解释者平等的对话者。艺术文本的本体存在方式是解释学的对话。文本将在读者的理解中复活。而德里达的文本则是一种词语游戏,是没有最终所指的能指游戏。 五、真理观的比较。与传统美学不同,解释学美学认为艺术也有要求真理的权利。伽达默尔认为艺术的终极目的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对艺术的理解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而在德里达看未文本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游戏,它拒绝解释。解构主义就是要抛弃“解释”这一概念。 结语指出,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相比,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表现了更大的包容性与建设性,更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导语  7-8
一 有底与无底——游戏与后现代解释学  8-16
二 大言与小言——语言学转向中的两种选择  16-20
三 对话与死亡——解释主体的比较  20-24
四 敞亮与踪迹——文本观的比较  24-26
五 相对与虚无——真理观的比较  26-30
结语  30-33
注释  33-36
参考书目  36

相似论文

  1. 语言经济学相关问题研究,H0-05
  2. 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理念的韩国语专业柔性课程建构方案,H55
  3. 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B83
  4. 论哈贝马斯法律观的形成,D909.1
  5.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I207.42
  6. 刑法解释探析,D914
  7. 朱熹和刘宝楠《论语》解释之比较,I206.2
  8. 试论法律论证,D90-051
  9. 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的有益探索,I206.7
  10.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11. 论翻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2. 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3. 意识形态下的话语转换,I210
  14. 鲁迅《狂人日记》与李光洙《无情》的比较研究,I210
  15. 不自由的自由谈——论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写的杂文,I210.96
  16. 丰富的单纯,I206.6
  17. 拖着历史的长影,I210
  18.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不肖子”形象研究,I206.6
  19. “咦咦”之声中的浮世悲欢,I207.42
  20.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阅读状况调查,G623.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