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

作 者: 蒋童
导 师: 王宏印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 分期 依据 发展规律 内在动因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94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不同语言文字体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翻译。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久而久之会自然催生翻译理论,我国早在夏朝就有记录的翻泽实践活动,到三国时便有的译论出现,此后的译论代不绝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本文所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时间上限是三国时支谦发表《法句经序》的公元224年,下限是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的1964年,与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所指的时间概念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译论是指这一时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 中国传统译论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翻译标准;二是翻译方法;三是翻译的社会功能;四是翻译主体。翻译标准上强调忠实原作,方法上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功能论上强调翻译要有益于社会,对翻译主体则要求加强译者修养,我们称之为传统译论的四大核心问题,从译论的语言形式和存在方式上看,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是零星片断的;但从总体内容上看,它又是自成体系的,涉及到了翻译理论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各方面的问题。 对中国传统译论史的分期是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丰富遗产必要的研究工作,前人对译论史的分期大抵是以封建朝代的更迭为主要分期依据。这种社会历史分期法能展示出译论与其社会背景的联系,缺陷是译论本身的发展轨迹难于展现。本文从译论核心问题的演变出发,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分为发生、发展、成熟和转型四个时期。 理论是实践的理性结晶。因而理论大体上是滞后于实践的,中国传统译论也不例外。早就存在的翻译实践直到三国时代才有了明确的理性认识。自此而后直至北宋,翻译实践以佛经为对象,译论也据此生发,本文称之为中国传统译论的发生期。发生期的译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涉及的理论问题多而且杂。合而观之,既有译论的内部研究,也有翻译的外部研究,初步搭起了理论框架。二是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虽是针对翻译佛经而言,但却具有普适意义,为后起译论家所取法。例如支谦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既是翻译的方法,同时也是翻译的标准,它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严复主张译文要“信”,与支谦之说就具有血缘关系。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东来传教,中国士大夫接触到了先进的西方文明。他们在实践上有意地以自然科学为主,在理论上以探讨和强调翻译的社会功能为重心,翻译的外部研究首次置于内部研究之上。这是对发生期译论的重大发展,因而我们称此时期为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期。 从1898年到1948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宁,中国传统译论在动荡中走向成熟,我们称这一时期为译论的成熟期。其成熟的根本标志是:发生期和发展期所提及的译论核心问题到此获得了鲜明而准确的理论阐释。关于翻译的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关于翻译的方法,有严复的“达旨”、刘半农等人的直译、金岳霖的译意与译味说,这是翻译内部的核心问题。此外,内部研究的其余问题如翻译的技巧、译名、译评等均有人论及。翻译的外部研究,有郁达夫等人的个人修养、严复等人的社会功能论。同时,此时期出现了如严复和林纤这样集译家和译论家于一身的人物,这也是译论成熟的一种标志。 1949年,中国历史翻开了了崭新的一页,传统译论也随之进人了转型期,其标志是:在前三个时期中一直被肯定和丰富的问题到此发生了明显转变。例如翻译的标准,前三个时期大体上强调忠实原作。翻译方法则或强调直译,或意译,或取“厥中”之论一即兼用直译与意译。到转型期,译论家傅雷提出了“神似”说,钱钟书提出了“化境”说。傅钱二氏所论既是一种新的翻译标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翻泽方法,它们强调的是译作要出原作的神韵,这是对“信达雅”的提高,又是对直译意译说的融合与升华。与此同时,建立完备的现代译论体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因此,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正是在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翻译的主体以及翻译的社会功能这四个核心问题的探讨中缓慢发展的,关于这四个核心问题的探讨与再探讨,论争与再论争就构成了传统翻译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因

全文目录


  4-5
  5-6
  6
  6-9
引言  9-10
一、“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界定  10-11
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分期  11-31
  2.1 前人研究的回顾  11-12
  2.2 本文分期的依据  12-13
  2.3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四个时期  13-31
三、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  31-33
四、重大问题探源  33-39
  4.1 引言  33-34
  4.2 断层现象探源  34
  4.3 理论发展的形态  34-36
  4.4 翻译主体的问题  36-37
  4.5 各阶段间的关系  37-38
  4.6 传统译论发展的内在动因  38-39
五、结论  39-41
致谢  41-42
  42-43

相似论文

  1.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2.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G832
  3.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与路径探析,D261
  4.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5. 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因素探讨及分期评价,R733.3
  6.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应用,R737.33
  8.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9. 不当得利中“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913
  10. 中国1992、2008和UICC2010分期标准预测鼻咽癌放疗疗效的比较研究,R739.63
  11. 被害人过错研究,D925.2
  12. 建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标准的理论研究,G807.4
  13.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的手术指征是否合理?结果和修改意见,R735.7
  14. 基于计算机颈椎辅助分析系统进行颈椎骨龄量化分期的初步探索,R783.5
  15. 教唆犯若干问题探究,D924.1
  16.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17. 珠三角公路运输网络规模的合理性和发展规律研究,U491.13
  18. 清热消癥方合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R285
  19. 辽代墓葬出土金银器历史学研究,K876.43
  20. 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I206.6
  21. 姜夔诗词分期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