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优良解磷细菌的研究

作 者: 叶震
导 师: 陈秀蓉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高寒植被土壤 解磷菌 解磷能力 解磷机制 培养条件 16SrDNA
分类号: S8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根据高寒草地不同植被类型,选取了有代表性的7个样地,即杜鹃灌丛(Rhododendron fruticosa shrub land)、高山柳灌丛(Salix cupularis fruticosa shrub land)、金露梅高寒灌丛(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 land)、珠芽蓼草地(Polygonum grassland)、禾草草地(Grass grassland)、沼泽草地(Swamp grassland)和嵩草草地(Kobresia grassland)。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表层土壤中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解磷能力和解磷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选取其中解磷能力强的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解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了16SrDNA序列测定,确定其系统分类学地位。研究结果如下:1.高寒植被土壤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测定采用PKO培养基从各样地土壤中共分离获得解磷细菌共计36株,根据对其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体染色观察确定菌株Y5、Y14、Y15在两个样地中均能分离得到,因此共计分离得到菌株33种。经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0代,其中有20株解磷菌解磷能力明显下降,占总解磷菌的60.61%,解磷能力丧失较严重,其余13株解磷菌采用解磷圈法测定D/d值,结果显示对Ca3(PO42均有溶解作用,8d后D/d值在1.21~4.01之间,但溶解效果差异较大。其中解磷效果最好的(D/d值≥4)有1株,占总数的7.69%;解磷效果好的(2≤D/d<4)有8株,占总数的61.54%;效果一般的(1.5≤D/d<2)有2株,占15.38 %;解磷效果较差的(D/d<1.5)有1株,占7.69 %。对13株解磷菌采用摇瓶培养定性测定其对Ca3(PO42的溶解能力,结果表明:菌株间解磷能力差异较大,菌株Y2解磷效果最好;其次是Y5、Y6、Y11等3个菌株,而Y20、Y21、Y28、Y15等解磷能力较弱。2.优良解磷菌株对磷矿粉溶解能力测定从13株解磷菌中选择解磷能力较强的4株菌株,测定其对3种磷矿粉(磷矿粉Ⅲ、磷矿粉Ⅳ、磷矿粉ⅩⅢ)的溶解能力。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磷矿粉Ⅳ的溶解能力普遍较好强,同等条件下,较磷矿粉Ⅲ要高0~3个百分点,而较磷矿粉ⅩⅢ要高0~7个百分点;各菌株均在15℃~30℃下解磷能力较好,解磷温度范围较宽。其中Y1在20℃对各磷矿粉溶解能力均最强,Y2在15℃时解磷效果最好,Y3、Y4在20℃具有最佳的解磷能力。各菌株30℃对各磷矿粉溶解能力均开始下降,35℃时达到最低。采用砂培法,测定4株解磷菌对各磷矿粉释放、储存及同化情况,结果显示:解磷菌不仅可以将转化的磷素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还可以将一部分磷素储存在体内作为自身磷源,另外还有部分被同化用于自身生长需要。但各菌株对3种磷矿粉的释放、储存、同化量各不相同。对于磷矿粉Ⅲ和磷矿粉Ⅳ,各菌株将溶解后的磷素大部分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而对于磷矿粉ⅩⅢ,菌株Y1、Y3、Y4将大部分溶解的磷素同化到体内,仅有菌株Y2将溶解磷素的73.12%储存的在细胞内作为自身磷源。3.解磷菌解磷动态与解磷机制的初探及其培养条件筛选选择解磷效果最佳组合即菌株Y1与磷矿粉Ⅳ的组合测定解磷动态和解磷机制。菌株Y1在8d时,D/d值达到最大值3.94,之后D/d值不在发生较大变化,解磷效果趋于稳定。定量测定其解磷动态时,菌株Y1在96h后解磷效果达到最大值,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高达3.995mg,但总体上菌株Y1在24h~168h过程中,溶解释放的有效磷量基本保持恒定。菌株Y1溶解磷矿粉Ⅳ的解磷机制进行初探结果显示:菌液培养36h后,对照中有效磷含量为5.171mg,酸处理中有效磷含量为7.547mg,酶处理中有效磷含量为8.666mg,酸和酶共同作用有效磷的含量为7.316mg。可见在解磷菌Y1溶解磷矿粉Ⅳ过程中,酶解的作用最强,有机酸在磷矿粉溶解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且菌株Y1分解的有机酸溶解磷矿粉的能力较无机酸的溶解能力强。对解磷菌Y1的摇瓶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菌株Y1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5℃~30℃;培养基成分:玉米粉1%、荞面1%;pH值7.5;装液量250ml三角瓶中装50ml。4.解磷菌的形态特征及16S rDNA的鉴定通过对解磷菌形态和染色反应观察,结果表明:13株分离物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数,共计10株,占总数的76.92%。菌落形态多样,有杆状、短杆状、球形、椭圆形、近球形;颜色以白色居多,多数半透明,少数菌体内具有芽孢。对其中解磷能力强的4株菌株,即Y1、Y2、Y3、Y4进行16S rDNA的分子鉴定,其中Y2、Y3、Y4等3个菌株分别与Erwinia billingiae (登录号AM055711.1)、Pseudomonas reactans(登录号DQ257418.1)、Serratia plymuthica(登录号EF064206.1)的同源性均为99%,因此,初步确定Y2、Y3、Y4分别为Erwinia billingiae、Pseudomonas reactans、Serratia plymuthica。而菌株Y1基因序列测定未成功,有待进一步测定。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9
  前言  9-10
  文献综述  10-19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1
    2. 解磷微生物种类与生态分布  11-12
      2.1 解磷微生物的种类  11
      2.2 解磷微生物的生态分布  11-12
    3. 解磷菌解磷能力  12-14
      3.1 解磷菌解磷效果的研究途径  12
      3.2 解磷菌解磷能力的测定方法  12-13
      3.3 解磷菌解磷能力的研究现状  13-14
    4. 解磷微生物解磷机制的研究  14-15
      4.1 无机磷化物的溶解作用  14-15
      4.2 有机磷的降解机制  15
    5. 解磷微生物的鉴定  15
    6. 解磷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15-17
      6.1 国外解磷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15-16
      6.2 国内解磷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16-17
    7. 解磷微生物研究与应用中的问题及展望  17-19
第二章 土壤解磷菌的筛选及其解磷能力的测定  19-26
  1. 材料与方法  19-21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及样点的基本特征  19-20
    1.2 土样的采集  20
    1.3 培养基  20
    1.4 土壤解磷菌的分离方法  20-21
    1.5 解磷菌稳定性测定  21
    1.6 解磷菌解磷效果测定  21
    1.7 数据处理  21
  2 结果与分析  21-23
    2.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  21-22
    2.2 解磷细菌稳定性的测定  22
    2.3 解磷菌解磷能力的测定  22-23
  3. 讨论  23-26
    3.1 解磷菌的数量  23-24
    3.2 解磷菌的稳定性  24
    3.3 解磷菌溶磷能力的测定方法  24-26
第三章 4 株解磷菌对磷矿粉溶解能力的测定  26-37
  1. 材料与方法  26-27
    1.1 供试材料  26
    1.2 试验方法  26-27
  2. 结果与分析  27-34
    2.1 4 株解磷细菌在不同温度下对各磷矿粉溶解能力测定  27-30
    2.2 4 株解磷细菌对各磷矿粉溶解能力测定  30-32
    2.3 4 株解磷细菌对各磷矿粉中磷素的释放、储存及同化能力  32-34
  3. 讨论  34-37
    3.1 磷矿粉的选择  34-35
    3.2 解磷微生物的解磷能力  35
    3.3 解磷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对磷矿粉的解磷能力  35
    3.4 微生物对磷素的转化和固定  35-37
第四章 1 株解磷菌解磷动态与机制初探及其培养条件筛选  37-45
  1. 材料与方法  37-39
    1.1 供试材料  37
    1.2 培养基  37
    1.3 试验方法  37-39
  2. 结果与分析  39-43
    2.1 解磷菌Y1 解磷动态研究  39-40
    2.2 解磷菌Y1 解磷机制初探  40-41
    2.3 解磷菌Y1 培养条件筛选  41-43
  3. 讨论  43-45
    3.1 解磷菌Y1 解磷动态的研究  43
    3.2 解磷菌Y1 解磷机制的初探  43-44
    3.3 菌株Y1 最佳摇瓶培养条件筛选  44-45
第五章 解磷菌形态观察及1651DAN 鉴定  45-51
  1. 材料与方法  45-48
    1.1 供试材料  45
    1.2 试验方法  45-48
  2. 结果与分析  48-50
    2.1 解磷菌的形态特征  48
    2.2 细菌的基因组DNA  48-49
    2.3 PCR 产物检测  49
    2.4 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地位  49-50
  3. 讨论  50-51
第六章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7
附图  57-58
附录  58-60
致谢  60-61
个人简介  61-62
导师简介  62-63

相似论文

  1. 副干酪乳杆菌絮凝沉淀甘薯淀粉机理及其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TS231
  2. 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R697.33
  3. 多种乳酸菌混合制剂及发酵乳活菌计数方法的研究,TQ921.3
  4. β-氨基丙腈生物转化生产β-氨基丙酸的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其培养与转化工艺研究,TQ922
  5. 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的筛选,S436.631
  6. 洋葱鳞茎细菌性软腐病病原及农业措施防控技术,S436.33
  7. 施用中度嗜盐菌盐碱地棉田细菌群落结构研究,S154.3
  8. 一株溶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X52
  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研究,X703.5
  10. 海洋底栖硅藻Nitzschia constrict的分离、培养及固定化研究,S963.213
  11. 不同磷水平下菌根真菌与解磷菌、根瘤菌对紫云英生长影响及其相互作用,S154.3
  12. 高寒草地优势禾草内生细菌主要生物功能研究,S812
  13. 致鹅败血症粪肠球菌鉴定及溶血素激活因子原核表达,S858.33
  14. 低温脂肪酶的筛选、纯化及特性研究,Q814
  15.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X703.5
  16. 梨轮纹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防治作用的研究,S436.612
  17. α-糖苷酶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分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R915
  18. 利用PCR-DGGE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X703
  19. 水稻稻瘟病菌拮抗链霉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优化,S435.111.41
  20. 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解磷特性研究,S144.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草原土壤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