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典型的前七子复古诗学的文化阐释

作 者: 高宏洲
导 师: 梁道礼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前七子” 复古 心理路程 诗学观 历史原因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9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往的文学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史,这样做导致的一种不良后果就是使那些没有在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文学活动隐而不彰。明代“前七子”的诗文复古运动就是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文学史书写模式的牺牲品。本文认为复古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论史上不断登场,绝不是徒劳无益的庸人自扰,它实关涉到古人对文学的独特体验,即有一种“卫道”、“求真”的意味在里面。之所以选取明代“前七子”为论题,是因为对这一段的研究向来纠缠不清,褒贬不一。而且这一段又和此后的各个流派有着复杂的关系,如果搞不清“前七子”的诗学复古理论,对其它各派的理解也恐怕难以透彻。本文正是想以此为一个突破口,深入探讨一下复古诗学内部复杂的心理机制,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当下解构主义盛行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古人的复古意识,我们就会发现精神现象的复杂性,就会以古为镜,照出我们当下诗学理论的优缺得失,以便给我们现在的诗学理论一些启迪作用。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力图避免之前那种贴标签的方法,即认为主张变革的就是“进步”的,主张复古的就是“落后”的。而是采取文史哲互通的“文化研究”的视角,先尽可能真实地勾勒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的历史语境,然后再细细体味他们复古运动的真实旨趣,描述其来龙去脉。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前七子”诗文复古运动兴起的历史语境。分三节,第一节是讲他们兴起之前“寰中士大夫皆为君用”的历史语境。简单介绍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之前由于政统和道统的横加干涉,使得“诗道”迷失了正途,这集中体现在明初“台阁体”和“性气诗”的盛行上,而“前七子”的复古运动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这种畸形的诗道观的颠覆。第二节是讲他们兴起的历史契机。这主要指“前七子”的复古运动之所以在弘治朝蔚为壮观,是和弘治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及弘治皇帝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上右文兴治”的结果。是弘治皇帝的励精图治重新焕发了儒家士人积极承担完善人和完善社会的救世意识,复古运动一定程度上就是士人救世意识膨胀的产物。第三节是讲他们兴起的学理基础,“不复古文安复古道”。主要讲前七子的复古运动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他们想借文学来介入现实生活。在这里诗文只是一种介入策略,其终极旨趣在于改革当时的社会弊病,重整明代王朝。第二章从横的方面具体谈论他们复古诗学的各个方面。第一节是“情之不真,不能动人”的物感说,主要讲他们对诗歌“感物吟志”本质的回归。第二节是“言之不文,行之弗远”的比兴观,主要讲他们对诗歌形式方面的重视。第三节是“陈诗以观风”的功能观,主要讲他们重视诗歌的终极旨趣是它可以观风俗之盛衰。第四节是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的兴叹说,主要讲他们对诗歌创作实践的反省及其对之后诗学流派的启发。第三章从纵的方面剖析他们复古诗学不断演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一章实是对上一章的补充,就是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复古诗学逐步演进的艰难历程,其中也能透露出他们复古运动可能释放出的巨大的空间。第四章分析他们复古诗学失败的历史原因。主要包括一政治之摧残,主要讲政治之迫害对于他们复古运动的直接打击。二阳明学之诱惑,主要讲士人面对变换了的时代面前如何自处以及这种自处对于文学的负面影响。三科举时文之累,主要讲当科举成为士人的一种身份认同后它与诗文创作的复杂关系。总体而言前两个是显性的,第三个是隐性的,它们共同促成了“前七子”复古诗学“其兴也速”、“其衰也骤”的历史命运。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1
第一章 前七子复古诗学兴起的历史语境  11-23
  第一节 寰中士大夫皆为君用  11-14
  第二节 上右文兴治  14-18
  第三节 不复古文安复古道  18-23
第二章 李梦阳与何景明的诗歌观  23-40
  第一节 诗者感物造端者也  23-27
  第二节 “言之不文,行之弗远”  27-30
  第三节 陈诗以观风  30-35
  第四节 “真诗乃在民间”辩  35-40
第三章 李梦阳与何景明复古的心理历程  40-45
第四章 前七子的历史命运和原因分析  45-59
  第一节 政治之摧残  45-48
  第二节 阳明学之诱惑  48-54
  第三节 科举时文之累  54-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2
致谢  62-6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以古为新,J205
  2. 我国司法行政化问题检视,D922.1
  3.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建筑设计思潮及艺术特征研究,J53
  4. 王洙学术初探,K244
  5.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I207.22
  6. “国意”与“汉意”,I313.06
  7. “纯粹的诗人”——朱湘论,I207.25
  8. 顾璘研究,I207.22
  9. 章士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K258
  10. 操纵论观照下的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H315.9
  11. 比较视野下的黄庭坚诗学理论,I207.22
  12. 元代画家高克恭散论,J209.2
  13. 顾璘与明中叶文学思潮,I206.2
  14. 汤显祖诗文理论研究,I206.2
  15. 儒禅视野下的担当诗歌研究,I207.22
  16. 图案的回归,J522
  17. 陈子龙诗歌研究,I207.22
  18. 论复古与文学复古,I206.6
  19. 以宋画为例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J209.2
  20. 元代草书研究,J292.1
  21. 杨慎诗学与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