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 者: 刘国武
导 师: 郭洪纪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儒家 生态哲学 现代价值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面对困扰当今全人类的难题——生态危机,人们在思考、探究对应之策时发现,中国儒家哲学早已为此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智慧成果,或者说其中早已蕴涵着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原则。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对现代生态哲学的意义,中国儒家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启迪,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认同。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儒家哲学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究竟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态哲学世界。中国儒家哲学究竟包含了哪些生态哲学的思想,其中又有那些能被现代人所认同,能否对现代生态文明社会有所裨益,在本文中将逐一探究。中国儒家哲学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宝库,相比于西方的生态哲学思想,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还是有其独特魅力的。它从本质上追求人的生命状况、社会理想与自然的和谐圆融是其思想的特色。现代生态哲学从生态学的系统论以及人与自然整体观念出发,对现代的工业体制乃至由此而形成的社会体系提出了批评。不管是从体制内的改良以及平衡,还是从价值观念出发对整个社会最核心的观念进行改变,都表明了人对生态危机问题的重视。从目前人应对生态危机的状况来看,仅仅从体制内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够的,必须从人对待自然的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价值观入手。本文从当代人类面临困境的角度,分析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中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其生态思想根源进行挖掘,寻找其现代价值。儒家在与自然和谐中体会出自身的价值,在社会理想中注入人与自然和平共荣的成分,这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以及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使我们全面地科学分析人类的实践活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摸索出新的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当然,我们不是要人们简单的回到农耕文明时代,再回到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现在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状态,要在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下进行,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理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1
  一 研究意义  8-9
  二 文献理论综述  9-11
第一章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源流及其演变  11-20
  第一节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13
  第二节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思想源流  13-17
  第三节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演变  17-20
    一、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形成阶段  17
    二、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17-18
    三、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深化阶段  18-20
第二章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生态理想及伦理原则  20-33
  第一节 儒家生态哲学的思维方式  20-25
    一、“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20-24
    二、类比外推的思维方式  24-25
  第二节 儒家的生态理想  25-28
    一、儒家的理想生态社会  25-27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理想  27-28
  第三节 儒家的生态伦理原则  28-33
    一、“安民立命”本位原则  28-29
    二、“爱物”的生态伦理原则  29-30
    三、“时禁”、“无伤”与“时中”的行为原则  30-33
第三章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33-41
  第一节 西方生态思想对东方生态智慧的关注  33-35
  第二节 生态危机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反思  35-36
  第三节 现代生活环境下的生态困境  36-37
  第四节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37-41
    一、儒家生态哲学思想价值的现代转换  37-38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全球共识  38-39
    三、儒家对欲望的态度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  39-41
第四章 关于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的价值思考  41-54
  第一节 现代生态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41-45
  第二节 生态理想与生命理想的融合  45-50
    一、“乐山乐水”与“乐生”  45-48
    二、“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与“可欲”  48-50
  第三节 生态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  50-54
    一、“王道”与“王制”  50-51
    二、“人道”与“天道”  51-54
结束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统与济世,C912.4
  3.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4.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5.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6.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7.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8.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9.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0.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1.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2.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F127
  13. 方太集团儒家文化管理模式研究,F426.6
  14. 论儒家伦理在韩国影视剧中的表现,B312.6
  15. 异化劳动的生态哲学批判,B03
  16.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B978
  17.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B823.1
  18. 试论儒家作品的思想对越南文化的影响,G133.3
  19.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20.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I01
  21. 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D92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