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氮化合物与有机包裹体的地质应用

作 者: 吕慧
导 师: 杨剑萍;陈致林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有机包裹体 成藏期次 地球化学特征 东营凹陷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及梁家楼油田为例,对原油进行了准确细致的分类及油源对比,运用有机包裹体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成藏期次,在此基础上运用含氮化合物技术,对不同油气来源、不同成藏期次形成的原油进行了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选取了含氮化合物总量、苯并咔唑[A]/[C], 2,4/2,5-DMCA等能较好指示研究区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的有效运移参数。在系统地质地化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包裹体与含氮化合物技术研究了胜坨油田的运聚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明化镇沉积时期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分别从东、西两个充注点在坨一区西部和宁海地区聚集成藏;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在坨一区东部聚集并成藏。坨二、三区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主要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所提供。早期成藏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沿胜北断层向上运移,主要在沙三上亚段8砂组以下(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晚期成藏发生在明化镇组时期,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晚期形成的油气仍沿胜北断层向上运移,主要在沙二段8砂组以上(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早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胜北断层,晚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南北向断层北部。在系统地质地化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含氮化合物和包裹体技术研究了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的运聚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明化镇组前期,沙四上亚段优质烃源岩提供的油气从东、南两个充注点分别向本区运移、聚集,在梁南、梁中东部形成东部原油族群;明化镇晚期,沙三下亚段优质烃源岩通过断层运移到上部渗透层,在梁北、梁中西部形成西部原油族群;梁中地区为两个原油族群相交的区域,向西与梁北接近,向东则与梁南靠拢。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前言  10-14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1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1-12
  1.3 完成的工作量  12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2-14
第二章 含氮化合物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其地质意义  14-28
  2.1 含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14-22
    2.1.1 地质体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与成因  14-15
    2.1.2 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地质意义  15-20
    2.1.3 含氮化合物的分析流程  20-22
  2.2 有机包裹体研究的地质意义  22-28
    2.2.1 有机包裹体的定义  22
    2.2.2 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理  22-23
    2.2.3 有机包裹体研究的地质意义  23-24
    2.2.4 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流程  24-25
    2.2.5 有机包裹体成分应用实例  25-28
第三章 含氮化合物与有机包裹体在胜坨油田的地质应用  28-59
  3.1 胜坨油田地质概况  28
  3.2 烃源岩特征  28-32
    3.2.1 有机质丰度及类型  28-29
    3.2.2 烃源岩有机质演化  29-31
    3.2.3 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  31-32
  3.3 原油特征与类型  32-39
    3.3.1 原油物理性质  32-33
    3.3.2 地层水特点  33
    3.3.3 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分类  33-39
    3.3.4 族组成特征  39
  3.4 油源对比  39-40
  3.5 油气成藏分析  40-42
  3.6 有机包裹体烃类研究  42-46
    3.6.1 油砂包裹体与储层烃类同源  42-44
    3.6.2 包裹体烃类与储层烃类不同  44-46
  3.7 含氮化合物示踪的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  46-57
    3.7.1 含氮化合物样品的选择及分析方法  46-47
    3.7.2 含氮化合物的鉴定  47-49
    3.7.3 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  49-57
  3.8 胜坨油田油气成藏模式  57-59
第四章 含氮化合物与有机包裹体在梁家楼油田的地质应用  59-79
  4.1 梁家楼油田地质背景  59
  4.2 烃源岩发育特征  59-60
    4.2.1 沙四上亚段  59-60
    4.2.2 沙三下亚段  60
    4.2.3 沙三中亚段  60
  4.3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60-62
    4.3.1 有机质类型与丰度特征  60-61
    4.3.2 烃源岩古沉积环境与生物标志物特征  61-62
    4.3.3 烃源岩生烃演化模式  62
  4.4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类型  62-69
    4.4.1 原油总体性质  62-63
    4.4.2 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分类  63-69
  4.5 原油的成熟度  69-71
  4.6 油源对比  71-72
  4.7 油气运移和充注研究  72-77
    4.7.1 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的充注史和期次  72-75
    4.7.2 含氮化合物指示的运移方向和路径  75-77
  4.8 梁家楼油田油气成藏模式  77-79
结论  79-80
参考文献  80-8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5-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青岛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其成因,X53
  2. 陕西勉县后沟—大坪山锰矿成矿地球化学研究,P618.32
  3.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4. 会泽金牛厂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P618.4
  5. 元谋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P612
  6. 西乌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P588.121
  7. 辽宁省排山楼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P618.51
  8.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9.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油气成因机制研究,P618.13
  10. 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P618.13
  11. 准好氧填埋场氮素转化规律模拟实验研究,X703
  12. 加氯消毒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前体物生成消毒副产物研究,TU991.2
  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有效储层成因及评价,P618.13
  14. 琼东南盆地油气运移动力特征分析,P618.13
  15. 东营凹陷盐22块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16.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17. 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18. 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P618.13
  19.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油气运聚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20. 盐家地区盐22块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1.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油气充注机理及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