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 者: 刘前进
导 师: 王太平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驰名商标 司法认定 认定标准
分类号: D923.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人民法院从2001年7月起开始行使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权力,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结束了行政认定的单轨制模式,形成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并存的双轨制模式。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确立了“事后认定”和“个案认定”的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司法认定也正逐步成为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基本和主要方式。但由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实施时间不长,有关司法认定的立法不完善,且人民法院不是专门的驰名商标认定机构,加上地方人民法院地处一方的地域局限性,以及地方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再加之现阶段许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并不了解等原因,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不统一,有的要求过高,有的要求过低;有些不必要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也予以认定了,认定过多、过滥;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通过司法程序认定驰名商标,不惜造假,虚构诉讼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立法,制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具体标准,同时应完善司法认定的司法程序,提高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院级别,并在认定过程中设置公示和异议程序,并严查虚假诉讼,对虚构诉讼的当事人应予以民事制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制定正确的知识产权政策,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并加大驰名商标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商标意识,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9
前言  9
第一章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现状及问题  9-16
  1.1 司法认定是驰名商标认定的基本和主要方式  11-12
  1.2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现状  12-13
  1.3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13-16
    1.3.1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有些认定的“门槛”过低,认定的数量过多,失去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13-14
    1.3.2 为通过司法程序认定驰名商标,很多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或“虚构诉讼”的方式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  14
    1.3.3 有的法院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审理涉及驰名商标的案件,不必要认定而认定了  14-15
    1.3.4 有的法院将原告要求认定其商标驰名作为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予以判决  15-16
第二章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16-22
  2.1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在立法上尚不完善  16-17
  2.2 人民法院不是驰名商标认定的专门机构,缺少相应的知识和资料积累,法官的业务水平不高  17-18
  2.3 地方人民法院对全国情况不能全面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标准不统一、“门槛”过低的问题  18
  2.4 地方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是当前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过多、降低认定标准的主要原因  18-19
  2.5 驰名商标认定后广告化,将“中国驰名商标”字样广泛用于商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违背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实质意义  19-20
  2.6 目前许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内涵并不了解,对驰名商标产生了“误读”  20
  2.7 当前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程序繁琐,时间过长也是原因之一  20-22
第三章 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对策  22-31
  3.1 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立法,制定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具体标准  22-26
    3.1.1 对“相关公众”的理解及其范围的确定  22-23
    3.1.2 对“知晓程度”的知晓度的理解和确定  23-24
    3.1.3 对“持续时间”的年限的理解和确定  24-25
    3.1.4 对“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理解  25
    3.1.5 对“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的理解  25-26
    3.1.6 对于其它因素的考察  26
  3.2 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司法程序,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26-31
    3.2.1 提高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院级别  26-27
    3.2.3 人民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应设置公示和异议程序  27-28
    3.2.4 严格审查涉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商标侵权纠纷,坚决避免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或“虚构诉讼”的方式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  28-29
    3.2.5 加强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后的管理,防止商标权利人滥用商标权  29
    3.2.6 地方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知识产权政策,不能重金鼓励企业获取驰名商标  29-30
    3.2.7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商标意识,培养公众正确的消费观念  30-31
结论  31-33
参考文献  33

相似论文

  1.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2.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若干问题探究,D924.3
  3.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及量刑研究,D924.3
  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适用及完善,D924.3
  5. 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及其完善,D923.43
  6. 论我国驰名商标撤销机制的建构,D923.43
  7. 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D923.43
  8. 驰名商标淡化法律规制研究,D923.43
  9.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924.3
  10. 古村落的认定研究,G122
  11.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923.43
  12. 行政视野下的我国驰名商标认可制度改革,D923.43
  13. 普通商品向品牌转化过程中的商标权保护研究,D923.43
  14. 我国产品设计缺陷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923.8
  15.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研究,D923.43
  16. 论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解决,D923.4
  17.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研究,D923.43
  18. 驰名商标淡化法律问题研究,D923.43
  19.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研究,D924.3
  20. 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D924.3
  21. 自首制度基本理论及司法认定,D92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知识产权 > 商标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