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SU-8厚胶镍模具制作及其尺寸精度控制研究

作 者: 施维枝
导 师: 刘冲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微机电工程
关键词: 微电铸 SU-8厚胶 热溶胀性 隔离带 尺寸精度
分类号: TG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SU-8胶的UV-LIG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中,其具有微小结构成型、复杂结构成型、批量生产、能够得到高深宽比和侧壁近乎垂直的微结构等突出优点。但SU-8胶存在热溶胀性,微电铸时会导致胶模变形,铸层线宽缩小,成为影响模具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随着器件微小型化,对微器件尺寸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SU-8胶的热溶胀性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基于SU-8厚胶的UV-LIGA技术,通过增设隔离带的方法提高铸层尺寸精度,通过研究SU-8矩形胶模的热溶胀性得出不同尺寸胶模的热溶胀偏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增设隔离带和线宽补偿两种方法,制作了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聚合物流场板热压用镍模具。首先,以高度200μm、图形密集的蛇形沟道镍模具为研究对象,针对SU-8厚胶的热溶胀性导致胶模变形量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在掩模图形四周增设一条封闭等间距隔离带的方法来提高铸层尺寸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该铸层的尺寸精度,当掩模线宽为220μm,铸层线宽达到212.3μm,尺寸误差仅为7.7μm。其次,本文研究了SU-8矩形胶模的热溶胀性,得出三种宽度的胶模不同厚度时的热溶胀偏移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尺寸胶模热溶胀实验的一致性、重复性较好。在胶模宽度一定的情况下,胶厚h<40μm时,热溶胀偏移量δ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h>40μm时,δ变化趋于平缓。实验得出的胶模热溶胀偏移量即为掩模图形的线宽补偿量。最后,本文结合掩模版增设隔离带和线宽补偿两种方法,采用基于SU-8厚胶的UV-LIGA技术制作包含四种流场结构的μDMFC聚合物流场板热压用镍模具。实验结果表明,四个流场直沟道线宽尺寸平均误差约4μm,开孔率、等效水力直径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2.0%、1.5%。该方法提高了模具的尺寸精度,保证了模具流场参数的一致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3
  1.1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0-16
    1.1.1 DMFC工作原理  10-11
    1.1.2 μDMFC流场板研究进展  11-16
  1.2 微电铸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6-22
    1.2.1 微电铸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6-18
    1.2.2 微电铸技术的研究进展  18-20
    1.2.3 基于SU-8胶UV-LIGA技术的模具尺寸精度的研究进展  20-22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2-23
2 SU-8胶光刻理论与微电铸工艺基础  23-33
  2.1 SU-8胶的光刻理论  23-25
    2.2.1 SU-8胶的光刻机理  23-24
    2.2.2 SU-8胶的热溶胀原理  24-25
  2.2 微电铸工艺基础  25-32
    2.2.1 基底材料的选择  25-26
    2.2.2 微电铸基底的前处理  26-27
    2.2.3 电铸液的溶液成分  27-28
    2.2.4 微电铸的工艺参数  28-31
    2.2.5 微电铸的实验设备  31-32
  2.3 本章小结  32-33
3 镍模具尺寸精度控制及SU-8胶热溶胀性研究  33-48
  3.1 基于SU-8厚胶UV-LIGA技术的镍模具制作工艺  33-36
    3.1.1 镍基板前处理  33-34
    3.1.2 SU-8胶光刻  34-35
    3.1.3 微电铸镍模具  35
    3.1.4 模具后处理  35-36
  3.2 增设隔离带对铸层尺寸精度的影响研究  36-41
    3.2.1 方案设计  36
    3.2.2 实验过程  36-38
    3.2.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38-41
  3.3 SU-8矩形胶模的热溶胀性研究  41-47
    3.3.1 方案设计  42
    3.3.2 实验过程  42-43
    3.3.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43-47
  3.4 本章小结  47-48
4 μDMFC聚合物流场板热压镍模具的制作  48-65
  4.1 μDMFC聚合物流场板的流场结构设计  48-52
    4.1.1 流场结构参数  48-50
    4.1.2 流场结构设计  50-52
  4.2 μDMFC聚合物流场板热压镍模具制作  52-64
    4.2.1 方案设计  52-54
    4.2.2 实验过程  54-58
    4.2.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58-64
  4.3 本章小结  64-65
结论  65-66
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1-72
致谢  72-73

相似论文

  1. 四种超硬石膏模型物理机械性能的比较,TQ177.3
  2. 微透镜阵列镍模芯微电铸工艺及表面质量研究,TH74
  3. 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的不锈钢零件宏观质量研究,TG665
  4. 数控磨削加工精度分布研究,TG596
  5. 面向YB-70钢支承辊加工的磨削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技术,TG580.6
  6. SU-8胶模溶胀性及其隔离带控制工艺研究,TQ153.4
  7. 江铃某车型白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研究,U463.82
  8. 甲状腺腺瘤微波消融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R736.1
  9.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尺寸精度研究,TH122
  10.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政策绩效评价,D630
  11. 利用索状炸药开设阻火带技术的研究,S762
  12. UV-LIGA工艺中SU-8胶内应力和热溶胀性研究,TH703
  13. 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1
  14. 微电铸的工艺技术研究,TQ153.4
  15. 微电铸层内应力与微模具型芯制作的研究,TQ153.4
  16. Ti(C,N)基金属陶瓷粉末注射成形工艺和尺寸精度研究,TF124.39
  17. 石膏模型消毒后物理性能及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R187
  18. 基于准LIGA技术的微型齿轮型腔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TG66
  19. 基于微电铸的微通道热压成形模具制造技术的研究,TG249.9
  20. 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零件尺寸精度的组合预报,TH16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 > 模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