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光滑球拟酵母中NADH代谢对其酵解途径的影响

作 者: 董志姚
导 师: 李秀芬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NADH 葡萄糖酸钠 选择性NADH氧化酶 NADH氧化酶 丙酮酸
分类号: Q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一株能在胞外大量积累丙酮酸的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四重维生素(硫胺素、生物素、吡哆醇和烟酸)的营养缺陷型菌株CCTCC M202019为研究菌株。通过:(1)添加氧化能力较强的底物葡萄糖酸钠;(2)过量表达形成水的NADH氧化酶氧化胞质中的NADH;(3)过量表达选择性氧化酶氧化线粒体内NADH等三种策略调控胞内NADH、NAD+浓度及NADH/NAD+比率,研究NADH浓度及形式对碳代谢流的流向及通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好氧条件下T. glabrata能够利用葡萄糖酸钠为唯一碳源(3.5 g/L DCW),在含有90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于16 h添加10 g/L葡萄糖酸钠,与为添加葡萄糖酸钠的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葡萄糖消耗速度、丙酮酸生产强度分别提高7.96%、13.04%和32.81%。其原因在于葡萄糖酸钠的添加,使胞内NAD+浓度提高了29.73%,NADH/NAD+比率和ATP含量分别下降26.89%和8.5% ;2.将来源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中编码形成水的NADH氧化酶noxE基因过量表达于T. glabrata中,获得了一株NADH氧化酶活性为34.8 U/mg蛋白质的重组菌T. glabrata-PDnoxE。NADH氧化酶作用于细胞质中,将细胞质中NADH氧化为NAD+,同时生成水。与出发菌株T. glabrata相比,T. glabrata-PDnoxE发酵中NADH和ATP含量分别降低了18.1%和15.8%,而NAD+增加了11.1%,细胞浓度、葡萄糖消耗速度和丙酮酸生产强度分别提高了168%、44.9%和12%。发酵进行到36 h葡萄糖消耗完毕,补加50 g/L葡萄糖继续发酵20 h则使丙酮酸浓度提高到67.2 g/L;3.在T. glabrata中表达来源于荚膜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中编码选择性氧化酶的AOX1基因,获得一株选择性氧化酶活性为1.64 U/mg蛋白质的重组酵母T. glabrata-AOX1。选择性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将NADH直接氧化为NAD+,大大削弱细胞的呼吸作用。选择性氧化酶的表达,使胞内NAD+含量增加了69%,ATP含量降低了50.1%。在含有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与出发菌株比较,细胞浓度降低了21.2%,葡萄糖消耗速度和丙酮酸浓度则分别增加了31.17%和38.1%。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4
  1.1 概述  7-8
  1.2 Torulopsis glabrata 发酵生产丙酮酸中的糖酵解速度  8
  1.3 调控微生物细胞内NADH/NAD~+  8-13
    1.3.1 通过外源途径加速NADH 氧化再生  9-10
    1.3.2 胞内NADH 再生的实现和调控  10-11
    1.3.3 缺失竞争途径  11
    1.3.4 引入外源代谢途径  11-13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4
第二章 降低胞内NADH 加强光滑球拟酵母的丙酮酸生产速度  14-21
  2.1 前言  14-15
  2.2 材料和方法  15-16
    2.2.1 菌株  15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5
    2.2.3 培养基  15
    2.2.4 培养方法  15
    2.2.5 葡萄糖、细胞浓度(DCW)测定  15
    2.2.6 葡萄糖酸、有机酸测定  15-16
    2.2.7 NADH、NAD~+和ATP 测定  16
  2.3 结果  16-20
    2.3.1 葡萄糖酸钠为唯一碳源对T. glabrata 生长和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16-17
    2.3.2 葡萄糖酸钠为混合碳源时对T. glabrata 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17-18
    2.3.3 不同葡萄糖酸钠添加时间对丙酮酸发酵影响  18-19
    2.3.4 添加葡萄糖酸钠对T. glabrata 发酵NADH 代谢的影响  19-20
  2.4 讨论  20-21
第三章 表达NADH 氧化酶对光滑球拟酵母NADH 代谢影响  21-33
  3.1 前言  21-22
  3.2 材料  22-23
    3.2.1 菌株和质粒  22
    3.2.2 主要试剂  22-23
    3.3.3 主要仪器  23
    3.3.4 培养基  23
    3.2.5 发酵培养方法  23
  3.3 方法  23-26
    3.3.1 DNA 操作  23-24
    3.3.2 PCR 扩增目的基因  24
    3.3.3 尿嘧啶缺陷型菌株的构建  24-25
    3.3.4 表达质粒pYX212-noxE 的构建  25-26
    3.3.5 酵母电击转化及筛选  26
    3.3.6 SDS-PAGE 分析  26
    3.3.7 参数测定  26
    3.3.8 ATP/NADH/NAD~+的提取和测定  26
  3.4 结果  26-32
    3.4.1 尿嘧啶缺陷型菌株的构建  26-27
    3.4.2 乳酸乳球菌noxE 基因的扩增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27-29
    3.4.3 重组菌的构建  29
    3.4.4 过量表达NADH 氧化酶改善重组菌好氧生长性能及加速丙酮酸生产  29-32
    3.4.5 过量表达NADH 氧化酶对NADH 代谢的影响  32
  3.5 讨论  32-33
第四章 表达选择性氧化酶对光滑球拟酵母NADH 代谢的影响  33-41
  4.1 前言  33
  4.2 材料  33-34
    4.2.1 菌株和质粒  33-34
    4.2.2 主要试剂  34
    4.2.3 主要仪器  34
    4.2.4 培养基  34
    4.2.5 发酵培养方法  34
  4.3 方法  34-37
    4.3.1 质粒p416-TEF 的提取  34-35
    4.3.2 目的片段的PCR 验证  35
    4.3.3 菌株T. glabrata-AOX1 的构建  35
    4.3.4 T. glabrata-AOX1 中质粒的提取  35-36
    4.3.5 T. glabrata-AOX1 的菌落PCR  36
    4.3.6 参数测定  36
    4.3.7 ATP/NADH/NAD~+的提取和测定  36-37
  4.4 结果  37-40
    4.4.1 质粒p416-TEF 的提取及AOX1 基因片段验证  37
    4.4.2 表达AOX1 的T. glabrata 重组菌构建  37
    4.4.3 重组菌的质粒提取和菌落PCR 验证  37-38
    4.4.4 表达选择性氧化酶对T. glabrata 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38-39
    4.4.5 过量表达选择性氧化酶对NADH 代谢的影响  39-40
  4.5 讨论  40-41
致谢  41-43
参考文献  43-46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转玉米高光效C4型PEPC基因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512.1
  2. 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对肉鸡氨基酸谱的影响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S831.5
  3. 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831.5
  4. 丙酮酸肌酸对大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865.12
  5. 采后黄冠梨有机酸变化及代谢酶调控研究,S661.2
  6. 丙酮酸钠对体外循环犬红细胞能量代谢和血浆内NO浓度的影响,R654.1
  7. 3-溴丙酮酸诱导骨肉瘤细胞株MG63凋亡的实验研究,R738
  8. 蛋白酶A敲除对工业啤酒酵母生理代谢和发酵的影响,X792
  9. 家蚕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及原核表达,S881.24
  10.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及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理特性分析,S511.21
  11. 酿酒酵母NADH激酶Pos5p在细胞抵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Q93
  12. 蓝藻PEPC基因转化烟草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Q943.2
  13. 提升光滑球拟酵母酸耐受性加强丙酮酸合成,TQ921.7
  14. 葡萄糖酸钠的发酵动力学及其结晶工艺研究,TQ920.1
  15. 毕赤酵母木糖还原酶的改造及重组酿酒酵母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初步研究,TQ223.122
  16. 强化聚唾液酸合成及唾液酸单体制备的研究,TQ460.1
  17. 油茶丙酮酸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及部分基因组序列克隆,S794.4
  18. M2-PK、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R735.2
  19. 丙酮酸盐和尿嘧啶核甙在U937-ρ°细胞培养中的促分化作用,R73-3
  20. 贞清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脏FoxO1表达的影响,R285.5
  21. 新型高效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的合成研究,TQ457.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