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研究

作 者: 李锋
导 师: 高新民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失地农民 权益流损 社会保障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地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权益,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失地农民权益流损及其保障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视角,矛盾分析法、内外因结合法、“两点”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论贯穿其中,同时采用了以规范分析为主、实证分析为辅的方法,全面分析了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所遭受的损失以及面临的各种困境,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失地农民的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较系统地研究了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革思路与建议,以期寻求建立能有效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本文主要创新在于指出城市化与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相伴相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暴露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路要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同时,较系统的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提出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文章按现状一成因一对策的逻辑结构展开。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简要评析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其权益流失的具体内容,指出失地农民的损失是全方位的,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失地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而且是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失去了基本的就业机会,失去了一种低成本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失去了生活保障的基础,也失去了与土地相关的一系列权益。其次,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暴露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满足。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征地和安置补偿制度的缺陷是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关键。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是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诱因。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代理人角色错位是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再次,对目前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中的两种基本思路,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与城市化进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与各项措施配套进行。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路不应局限于补偿安置制度的修补和政府行为的规范,而要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最后,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规范征地制度,明确征地的目的范围,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探索多元化的土地补偿安置方式,合理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收益。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暂时安置和长远保障的关系。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弱化“以地生财”的动机;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拓宽失地农民就业门路,全面推行市场化就业,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4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0-11
  二、研究现状概述  11-12
  三、研究方法  12-13
  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4
第二章 失地农民权益流损现状  14-18
  一、失地农民现状  14-15
  二、失地农民权益流损分析  15-18
第三章 失地农民权益流损的主要原因  18-30
  一、二元经济结构背景  18-19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19-26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26-27
  四、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代理人角色错位——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  27-30
第四章 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路  30-32
  一、对两种最基本的结论和思路的评价  30
  二、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着眼点  30-32
第五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32-35
  一、保障对象  32
  二、保障内容  32-35
第六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绩效分析  35-41
  一、金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  35-36
  二、金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收支分析  36-38
  三、金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和缺陷  38-39
  四、金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9-41
第七章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41-48
  一、做好特殊参保对象保障工作  41-43
  二、完善基金投入保障机制  43-45
  三、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45-46
  四、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全网络——外因也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46
  五、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46-48
参考文献  48-52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323.89
  3.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6.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7.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8.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9.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1.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2.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13.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4. 社会保障对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探析,F124.7;F224
  15. 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F323.89
  16.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研究,F301
  18.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研究,F842.6
  19. 我国知识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研究,D669.6
  20. 苏州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422.6
  21. 发展型社会保障制度:建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选择,D922.18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