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00例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 者: 解学军
导 师: 李光来;李东芳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病学
关键词: CD40/CD40L MMP-3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可溶性CD40配体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硬化 CD40配体 脂蛋白类 LDL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血清sCD40L、MMP-3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CD40配体 的学位论文">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00例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无卒中病史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和头颅CT/MRI检查,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及是否有缺血灶,根据结果将试验组分为无斑块无梗死组、无斑块梗死组、斑块无梗死组、斑块梗死组四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清sCD40L、MMP-3浓度,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清sCD40L、MMP-3水平除无斑块无梗死组外,其他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斑块无梗死组外周血清sCD40L、MMP-3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无梗死组(P<0.01)。斑块梗死组外周血清sCD40L、MMP-3水平显著高于斑块无梗死组(P<0.01)。无斑块梗死组外周血清sCD40L、MMP-3水平高于无斑块无梗死组(P<0.05)。斑块梗死组外周血清sCD40L、MMP-3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梗死组(P<0.01)。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血清MMP-3水平二者呈正相关(r=0.805 P<0.001)。④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CD40L、MMP-3水平分别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723 P<0.001,r=0.576 P<0.001)。⑤脑梗死患者中梗死面积(直径>1.5cm)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梗死面积(直径<1.5cm)的血清sCD40L水平(P<0.05)。结论CD40/CD40L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3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可能参与缺血性脑组织的损伤,血清sCD40L、MMP-3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2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浓度的影响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采纳于第一部分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33例),无卒中病史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8例)。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本部分研究对象分为无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无2型糖尿病组分为: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2型糖尿病组分为: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sCD40L浓度。结果1、组间:伴有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sCD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浓度(P<0.05)。2、组内:斑块梗死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无斑块对照组血清sCD40L浓度最低,且两组内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能够上调CD40L表达,继发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可能启动或者介导了CD40/CD40L信号途径。第三部分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浓度的影响,并探究其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采纳于第一部分中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饮食控制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周,治疗前、第4周、第12周检测血清sCD40L、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第4周、第12周所测指标浓度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且第12周指标血清浓度低于第4周血清浓度(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但第4周、第12周LDL异常范围组血清sCD40L浓度与LDL正常范围血清sCD40L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尚不能认为低密脂蛋白水平异常对于阿托伐他汀的降血清sCD40L浓度作用有影响,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外新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前言  11-13
第一部分:血清 sCD40L、MMP-3 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13-21
  1、对象与方法  13-15
  2、结果  15-17
  3、讨论  17-18
  4、结论  18-19
  5、附录一  19-21
第二部分:2 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sCD40L 水平的影响  21-25
  1、对象与方法  21
  2、结果  21
  3、讨论  21-23
  4、结论  23-24
  5、附录二  24-25
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 sCD40L 水平的影响  25-30
  1、对象与方法  25
  2、结果  25
  3、讨论  25-28
  4、结论  28-29
  5、附录三  29-30
参考文献  30-36
综述  36-46
个人简介  46-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2.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3. 内皮素-1、胰岛素抵抗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743.3
  4.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5.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6. 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249
  7. 鱼腥草对糖尿病的影响及药理学分析,R285.5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9.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10.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11.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载脂蛋白C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12. DPP-IV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R914
  13.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14.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R587.1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16.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4、IL-6、IL-10的影响,R587.1
  17. 每日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R587.1
  18. 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R587.1
  19.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20.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21.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