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成型及其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性能

作 者: 于艳伟
导 师: 王海增;孙宝维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Mg-AI·CLDH MG Mg-AI·CLDH 卤素阴离子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分类号: TF12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本实验室自制的粉末层状氢氧化镁铝(Magnesium-Aluminum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写为Mg-Al·LDH)为原料,通过添加醋酸镁、淀粉、硅酸钠等助剂,使Mg-Al·LDH成型,性能提高,得到了改性成型层状氢氧化镁铝(Modified and Granulated Magnesium-Aluminum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写为MG Mg-Al·LDH)。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了Mg-Al·CLDH(Mg-Al·LDH经500℃焙烧3h后产物)和MG Mg-Al·CLDH(MG Mg-Al·LDH经500℃焙烧3h后产物)对水体中卤素阴离子(F-、Cl-、Br-、I-)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根据焙烧温度对材料吸附性能影响的实验,确定了MG Mg-Al·CLDH的最佳改性条件:Mg-Al-LDH、Mg(Ac)2、硅酸钠的质量比为47.5:50:2.5,pH=10,时间为60min,固液比为1:10,500℃焙烧3h。测定了所制备MG Mg-Al·CLDH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参数,结果表明:MG Mg-Al·CLDH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比Mg-Al·CLDH增大。MG Mg-Al·CLDH保留了Mg-Al·CLDH的原红外峰形,峰位向低波数发生微小位移。根据XRD结果,Mg-Al·LDH经改性成型后,层间距变化非常小,说明Ac-从层板外面倾斜插入。红外结果说明Mg2+不以Mg(OH)2形式存在。由TG-DSC分析可知,改性成型后,由于醋酸镁的热分解使失重阶段明显向低温区扩展移动,MG Mg-Al·LDH失重阶段的失重率增加。考察了Mg-Al·CLDH和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F-、Cl-、Br-、I-)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研究了两种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能力高于Mg-Al·CLDH。Mg-Al·CLDH和MG Mg-Al·CLDH对F-、Cl-、Br-、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8.55、106.82、153.85、181.81 mg·g-1; 256.09、216.01、270.27、303.03 mg·g-1。相同条件下,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的最大吸附量是Mg-Al·CLDH最大吸附量的2倍左右。Mg-Al·CLDH和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Mg-Al·CLDH对F-、Br-、I-的吸附过程和MG Mg-Al·CLDH对I-的吸附过程适合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 Mg-Al·CLDH对Cl-吸附过程和MG Mg-Al·CLDH对F-、Cl-、Br-吸附过程适合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考察了MG Mg-AI-CLDH对卤素阴离子(F-、Cl-、Br-、I-)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值、固定床高度等因素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穿透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高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且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颗粒内扩散和质量传递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此MG Mg-Al·CLDH对含卤素阴离子的水有较高的净化度。本文利用实验室自制的粉末状Mg-Al·LDH为原料制备MG Mg-Al·CLDH,深入研究了该种材料的结构和吸附性能,为卤水镁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同时制备出的产物又可用于治理污染物,达到“双向”治理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0 前言  13-14
1 文献综述  14-24
  1.1 镁资源利用  14
  1.2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  14-17
    1.2.1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结构及性质  14-15
    1.2.2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应用  15-17
  1.3 材料的成型技术  17-19
    1.3.1 成型助剂的选择  17-18
    1.3.2 主要的成型方法  18-19
  1.4 层状氢氧化镁铝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性能  19-22
    1.4.1 氟离子  19-20
    1.4.2 氯离子  20-21
    1.4.3 溴离子  21
    1.4.4 碘离子  21-22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22-24
    1.5.1 研究意义  22-23
    1.5.2 研究内容  23-24
2 实验部分  24-33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4-26
    2.1.1 实验药品  24-26
    2.1.2 实验仪器  26
  2.2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成型  26-27
  2.3 卤素阴离子浓度的测定  27-31
    2.3.1 氟离子  27-28
    2.3.2 氯离子  28-29
    2.3.3 溴离子  29
    2.3.4 碘离子  29-31
  2.4 吸附实验  31
    2.4.1 静态吸附  31
    2.4.2 动态吸附  31
  2.5 表征方法  31-33
    2.5.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31-32
    2.5.2 红外光谱分析  32
    2.5.3 X射线衍射分析  32
    2.5.4 TG-DSC分析  32-33
3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成型与表征  33-43
  3.1 焙烧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34
  3.2 材料的表征  34-41
    3.2.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34-37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7-38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38-39
    3.2.4 TG-DSC分析  39-41
  3.3 小结  41-43
4 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43-61
  4.1 静态吸附实验  43-49
    4.1.1 吸附时间的影响  44-45
    4.1.2 吸附剂用量的的影响  45-46
    4.1.3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46-48
    4.1.4 吸附温度的影响  48-49
  4.2 吸附等温线  49-53
  4.3 吸附动力学  53-55
  4.4 动态吸附实验  55-59
    4.4.1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5-56
    4.4.2 溶液流速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6-57
    4.4.3 溶液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7-58
    4.4.4 固定床高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8-59
  4.5 小结  59-61
5 吸附剂对氯离子的吸附性能  61-76
  5.1 静态吸附实验  61-67
    5.1.1 吸附时间的影响  61-63
    5.1.2 吸附剂用量的的影响  63-64
    5.1.3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64-66
    5.1.4 吸附温度的影响  66-67
  5.2 吸附等温线  67-70
  5.3 吸附动力学  70-71
  5.4 动态吸附实验  71-74
    5.4.1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71-72
    5.4.2 溶液流速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72-73
    5.4.3 溶液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73
    5.4.4 固定床高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73-74
  5.5 小结  74-76
6 吸附剂对溴离子的吸附性能  76-90
  6.1 静态吸附实验  76-82
    6.1.1 吸附时间的影响  77-78
    6.1.2 吸附剂用量的的影响  78-79
    6.1.3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79-81
    6.1.4 吸附温度的影响  81-82
  6.2 吸附等温线  82-84
  6.3 吸附动力学  84-86
  6.4 动态吸附实验  86-89
    6.4.1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86-87
    6.4.2 溶液流速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87
    6.4.3 溶液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87-88
    6.4.4 固定床高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88-89
  6.5 小结  89-90
7 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性能  90-104
  7.1 静态吸附实验  90-95
    7.1.1 吸附时间的影响  90-92
    7.1.2 吸附剂用量的的影响  92-93
    7.1.3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93-94
    7.1.4 吸附温度的影响  94-95
  7.2 吸附等温线  95-98
  7.3 吸附动力学  98-99
  7.4 动态吸附实验  99-102
    7.4.1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99-100
    7.4.2 溶液流速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100-101
    7.4.3 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101
    7.4.4 固定床高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101-102
  7.5 小结  102-104
8 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性能比较  104-106
  8.1 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的最大吸附量的比较  104
  8.2 MG Mg-Al·CLDH对卤素阴离子吸附初始和终了pH值比较  104-106
9 结论  106-108
参考文献  108-117
致谢  117-118
个人简历  118
发表的学术论文  118

相似论文

  1.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糖酸分离系统的研究,TQ351.3
  2. 桐壳基活性炭吸附性能与微波再生工艺研究,X705
  3. 聚苯乙烯多孔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TQ325.2
  4. 表面改性活性炭对水中三氯酚的去除及再生实验研究,R123.1
  5. 海藻酸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X173
  6. 活性炭纤维吸附与逆流式催化燃烧技术联用处理有机废气试验研究,X701
  7.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制备与再识别性能研究,O631.3
  8. 小麦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X703
  9.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X703
  10. 苯乙烯系氮配位螯合树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X703
  11. 羊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TQ424.13
  12. 膨胀石墨—活性炭成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苯酚吸附性能研究,TQ424.1
  13. 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吸附应用研究,TB321
  14. 阴离子型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423
  15. 以壳聚糖为基质的天然两性膜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TB383.2
  16. 微波催化氧化回用煤油废水的研究,X742
  17. 丙酮回收用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TQ026
  18. 1-MCP对苹果贮藏期间多酚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及苹果多酚的纯化、功效研究,TS255.4
  19. 微孔/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和CO_2吸附动力学数值模拟,O647.31
  20.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室内养殖海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X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冶金技术 > 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 > 粉末成型、烧结及后处理 > 烧结工艺 > 一般烧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