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思想传承与文化重构

作 者: 王尤清
导 师: 宋立道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明清易代 南明遗民 逃禅 佛教思想 思想传承 文化重构
分类号: K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甲申之变后,明朝崩溃,中原西蜀战乱,贵州地处西南边地,天下扰乱而贵州粗安。壬辰二月,南明历帝由广西南宁府移跸贵州安龙,虽说永历朝庭有名无实,然其精神象征作用却不可低估。是时,贵州俨然成为南明永历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除追随永历帝入黔的士大夫之外,亦有大量中原、西蜀之禅师纷纷入黔避祸,他们发扬禅僧艰苦拓殖之本领,在贵州创建禅寺,培养弟子,弘教开宗。以致于贵州禅宗盛极一时,佛教寺院遍布各府、州、县,直至穷乡僻壤,佛教典籍文化全所未有之丰富。涌现出丈雪、月幢、赤松、语嵩等高僧大德,其人品学问、弘法业绩和佛学造诣,不仅彪炳楚黔两省,冠映西南,即与中原诸佛学大师相比,亦不逊色。南明亡后,遗民士大夫相率逃禅以全其志节,以示不仕清廷之决心,他们或隐居深山,咏歌超然物外,或于忘国的悲奋的中皈依佛门,贵州俨然成为南明遗民逃禅的重镇。遗民逃禅是清初思想文化史上的一独特现象,研究贵州遗民逃禅,目的在于了解明清之际主要社会思潮和思想变迁,审视思想文化的流变,同时,贵州南明遗民逃禅也是贵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探讨是一件具有长久学术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本文以思想领域作为切入点,将视角放在人们较少关注的逃禅士僧群体中,试图在多个个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全面把握遗民逃禅的生活面貌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研究中注意大小传统互动沟通,重视逃禅士僧群体的历史作用,以此揭示明清易代之际思想的传承与文化的重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第一章 绪论  7-1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7-13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目标  13-15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时间界域与"遗民"的范畴  15-19
第二章 贵州南明遗民逃禅概述  19-39
  第一节 遗民逃禅之原因  19-26
    一、明中后期禅悦之风的浸染  19-22
    二、明清易代之国事变故的影响  22-24
    三、清廷统治政策之因素  24-26
  第二节 贵州南明逃禅遗民考述  26-39
第三章 禅僧入黔避祸及其佛教思想的延承与变化  39-72
  第一节 丈雪通醉的传法历程  39-62
    一、经历与著述  40-49
    二、丈雪的禅学思想  49-53
    三、师友交游  53-57
    四、门人弟子  57-60
    五、结语  60-62
  第二节 月幢彻了的遗民立场  62-67
    一、弘法历程  62-64
    二、月幢彻了与永历帝及其遗民立场  64-67
  第三节 佛教思想延承与变化——明清之际贵州佛教的世俗化  67-72
第四章 从故国之思到责任担待:黔中士大夫逃禅  72-93
  第一节 亡国悲情下的心理危机  72-74
  第二节 黔士禅悦者:吴中蕃  74-89
    一、早年经历及著述  75-76
    二、出处困境  76-83
    三、安顿生命的方式:禅悦  83-88
    四、余论  88-89
  第三节 从清谈到经世与责任的转变  89-93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中的儒释融合  93-122
  第一节 由儒开始,以佛而终——南明遗民大错和尚钱邦芑的逃禅历程  93-119
    一、出仕经历  93-101
    二、钱邦芑逃禅之因与明遗民生存状态之选择  101-107
    三、佛门历程兼述遗民的生死观  107-111
    四、与陈启相等人的交游  111-118
    五、结语  118-119
  第二节 儒释并重之人生意趣取向  119-122
第六章 逃禅群体与贵州社会教化  122-155
  第一节 赤松道领的佛教实践  122-146
    一、赤松和尚的参禅经历  123-128
    二、赤松和尚创建黔灵道场  128-131
    三、禅学思想  131-140
    四、弘扬法脉  140-143
    五、赤松与居士群体  143-145
    六、小结  145-146
  第二节 遗民禅侣与贵州佛教传播  146-150
  第三节 逃禅群体对贵州社会文化的贡献  150-155
第七章 总结:朝代更迭下思想文化的契合  155-165
  第一节 僧服儒心的精神家园  155-158
  第二节 传统思想的断裂与传承  158-159
  第三节 价值取向的重构  159-165
主要参考文献  165-170
后记  170-171
附录  171-172

相似论文

  1. 浪漫传奇中的人文思绎,I207.42
  2. 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I207.42
  3. 贾平凹小说结构分析,I207.42
  4. 兰州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G641
  5. 《坛经》无相戒研究,B948
  6.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426.22
  7. 李贽之禅学研究,B948
  8. 论江西画派开派画家罗牧,J209.2
  9. 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G631
  10. 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C95
  11. 朱子诗歌之精神,I207.22
  12. 斡包节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构,C955
  13.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I313
  14.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思想体系研究,B948
  15. 寒山诗歌研究,I207.22
  16. 是茶非茶,TS971
  17. 佛教思想和刘长卿的诗歌创作,I207.22
  18. 传统文化重构,TU241
  19. 论帕慕克小说的文化混杂性,I374
  20.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F270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文化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