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 者: 王珊珊
导 师: 田纪春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HMW-GS SSR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的骨干亲本是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我国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为材料,对农艺性状品质性状HMW-GS组成以及SSR标记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对“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91份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抽穗期变幅为184-223天,平均195天,变异系数为2.30%,多样性指数为1.23;开花期变幅为196-233天,平均204天,变异系数为2.06%,多样性指数为0.98,株高变幅为60-120cm,平均株高85.4cm,变异系数为13.20%,多样性指数为1.95;穗长变幅为6.2-16cm,平均穗长9.67cm,变异系数为16.00%,多样性指数1.94;旗叶面积变幅为18.77-52.46cm2,变异系数为24.10%,多样性指数为1.98;穗下节间长变幅为3.53-21.3cm,变异系数较高为33.10%,多样性指数为2.06;千粒重变幅为21.9g-58.7g,平均为42.09g,变异系数为15.40%,多样性指数为2.03。除抽穗期、开花期变异系数及多样性指数较小外,其余各个性状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均存在较大的变异,这表明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2“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对“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6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质性状多样性指数(H’)为1.86-2.00,变异系数为7.11%-35.21%,表明91份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0.05-14.60%,平均11.68%,变异系数为7.11%,多样性指数为2.00;SDS-沉淀值含量变幅为20.71-59ml,平均33.02ml,变异系数为19.53%,多样性指数为1.93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8.30-52.80%,平均38.63%,变异系数为12.72%,多样性指数为1.98;面团形成时间变幅为1.90 -6.30 min,平均3.16 min,变异系数22.47%,多样性指数为1.94;面团稳定时间变幅为1.30 -6.10 min平均2.67min,变异系数为1.87;面团断裂时间变幅为2.80 -9.00 min,平均4.64min,变异系数为25.00%,多样性指数为1.86。除平均沉淀值指标(33.02ml)和湿面筋含量(38.63%)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较低,说明供试材料“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面筋强度较弱、面团流变学特性差。3“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的组成多样性分析对“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频率最高为51.65%,其次为Null(42.86%),稀有亚基2*仅占5.49%②在Glu-B1位点上以7+8亚基居多,占到69.23%,优质亚基14+15、7较少③在Glu-D1位点上亚基2+12出现频率最高为80.22%,优质亚基5+10的频率仅为6.59%。从亚基的组合类型来看,共检测到19种亚基的组合类型,主要类型是1、7+8、2+12占有31.87%,其它亚基的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较低,优质亚基组合类型较少,这与供试材料的品质性状较差相符。4“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HMW-GS对品质的影响HMW-GS对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试材料的小麦品种(系)Glu-A1位点的品质效应主要来源于2*亚基和N亚基间的差异,Glu-D1位点的品质效应主要来源于5+10亚基与其它亚基间的差异。在蛋白质含量上,Glu-A1、Glu-B1、Glu-D1位点的亚基对蛋白质含量作用依次为2*>1>N、7>14+15>7+9>7+8>6、5+12>5+10>4+12>2+12,各亚基对沉淀值的作用依次为2*>1>N、14+15>7+9>7+8>7>6、5+10>5+12>2+12>4+12,各亚基对面团形成时间的作用依次为1>2*>N、14+15>7>7+9>7+8>6、5+10>5 + 12>2+12>4+12,对面团稳定时间的作用依次为2*>1>N、14+15>7>7+8=7+9>6、5+10>5+12>2+12>4+12。以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及粉质仪参数相结合为评价指标,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最优搭配为2*/14+15/5+10。无论采用哪种品质评价标准,2*和1优于Null,5+10一般也均优于其他亚基。5“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SSR多态性分析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91份小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0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6.0个,变幅为3-9个。91份小麦材料遗传多样性GS变幅为0.411-0.961,遗传差异较大。UPGMA聚类分析将“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系分成四大类,能较好的反映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矮孟牛亲本及矮孟牛七大类型-审定品种-衍生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逐渐减小,这与各育种单位反复利用“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有关;由矮孟牛与山农辐66、山农辐63为亲本杂交衍生出的材料较多,合理组配杂交亲本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表  7-8
中文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1 引言  15-34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31
    1.1.1 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15-17
    1.1.2 品质性状及其多样性分析  17-19
    1.1.3 HMW-GS 遗传多样性研究  19-22
    1.1.4 HMW-GS 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22-24
    1.1.5 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4-31
  1.2 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利用  31-33
    1.2.1 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系谱分析  31-32
    1.2.2 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的利用  32-33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  33-34
2 材料与方法  34-42
  2.1 试验材料  34-36
  2.2 测定项目与试验方法  36-41
    2.2.1 农艺性状调查  36
    2.2.2 品质性状测定  36
    2.2.3 HMW-GS 的提取及电泳  36-37
    2.2.4 SSR 标记分析  37-41
  2.3 数据处理  41-42
3 结果与分析  42-57
  3.1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42-43
  3.2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43-45
  3.3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多样性分析  45-49
    3.3.1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等位变异及频率  45-48
    3.3.2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组成类型  48-49
  3.4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组成对品质的影响  49-54
    3.4.1 HMW-GS 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的关系  49
    3.4.2 HMW-GS 组成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的关系  49-50
    3.4.3 HMW-GS 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的关系  50-51
    3.4.4 HMW-GS 组成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的关系  51-54
  3.5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4-57
    3.5.1 SS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54-55
    3.5.2 聚类分析  55-57
    3.5.3 矮孟牛亲本及不同类型-审定品种-衍生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57
4 讨论  57-61
  4.1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  57-58
  4.2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的品质性状多样性研究  58-59
  4.3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组成遗传多样性研究  59-60
  4.4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对品质的影响  60
    4.4.1 单个HMW-GS 对品质的贡献效应  60
    4.4.2 GLU-1 位点的亚基组成对品质的影响  60
  4.5 SSR 标记在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有效性  60-61
5 结论  61-64
  5.1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61-62
  5.2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62
  5.3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组成多样性分析  62
  5.4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 对品质的影响  62-63
  5.5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SSR 多态性分析  63-64
参考文献  64-72
致谢  72-73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3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4.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5.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6.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7.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8.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9.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0.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1.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2.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3.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4.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15.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6.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7.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8.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9.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20.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21.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