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假繁缕铅锌富集特性及生理生化的初步研究

作 者: 蒋小军
导 师: 朱雪梅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Franch.et Savat.)Pax) 铅锌胁迫 铅锌富集 抗氧化酶系(POD、SOD、CAT) 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分类号: X1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对汉源唐家、乌斯河和团宝山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采集和植株铅锌含量的测试,结果发现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Franch.et Savat.)Pax)是一种铅锌富集植物;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这种植物的富集特性和生理生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在所分析的14种矿区优势植物中,富集能力最强的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平均含量分别为1018.33mg/kg和728.30mg/kg,锌则分别为1102.90mg/kg和1034.10mg/kg,其体内的铅锌含量已接近或超过了土壤中的铅锌含量。根的铅、锌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85和0.87,地上部分则分别为0.76和0.85。地上部分铅、锌转运系数分别为0.81和0.86。这说明假繁缕对铅有较大富集和转运能力,具有铅锌富集植物的特征。2、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假繁缕的根系活力随铅、锌浓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趋势,在铅、锌处理分别为400/500mg/L时达到最高,为1.398mgTTF/(g·h),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33.92%;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随着铅锌浓度的增加大致呈上升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随铅锌浓度的增加,根和地上部分干重、根冠比的变化趋势同于根系活力、叶绿素的变化,根及地上部分最大干重分别为1.62g/plant和10.33g/plant,分别是对照的6.23倍和5.55倍。(2)随铅、锌浓度的增加,假繁缕地上部分保护酶活性(SOD、POD、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SOD、CAT和POD活性随着铅锌浓度的增加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而MDA含量则大致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3)假繁缕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铅、锌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铅、锌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4)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的铅锌含量、吸收总量及转运系数均随着铅锌浓度的增加而大致呈增加的趋势。铅锌在假繁缕器官中的分布均是根>地上部分,但铅锌吸收总量均是地上部分>根。其中,根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在铅、锌处理水平为200/700mg/L和400/500mg/L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386.08mg/kg和1197.93mg/kg;而锌含量在铅、锌处理水平为400/700mg/L和400/500mg/L达到最高,分别为9250.50mg/kg和8243.15mg/kg;根的铅、锌富集系数最高可分别达17.4和76.5,地上部分则最高可分别达13.5和66.5;转运系数最高可达0.90和0.93,地上部分铅和锌吸收总量分别在Pb/Zn处理水平为400/500mg/L和200/700mg/L达到最高,分别为11.73mg/plant和82.71mg/plant。假繁缕地上部分铅和锌的吸收总量平均分别达干重的0.80%和0.10%,最大分别为0.93%和0.12%。(5)偏相关分析发现,根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与所施铅、锌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0**,r=0.884**,r=0.625**和r=0.610**;不同铅浓度与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的锌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8**,r=0.722**;不同锌浓度与假繁缕根的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上部分的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1*和r=0.539**。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说明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铅锌胁迫对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的铅、锌含量产生了协同效应,铅锌胁迫促进了假繁缕对铅锌的吸收。3、综上表明,假繁缕是一种铅锌富集植物,可推荐用于较高浓度的铅锌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备用植物。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夜间温度对水稻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作用机制研究,S511
  2. 水稻弱势籽粒昼夜灌浆充实的化学调控生理机制研究,S511
  3. 水分及水氮互作对水稻库容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S511
  4. 西瓜、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西瓜连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5. 竹镂舟蛾为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S763.7
  6. 稀土对作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及效应物影响研究,S312
  7. 促神经再生因子复合剂N6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步观察,R651.2
  8. 菠萝果实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的研究,TS255.1
  9. 五味子地下横走茎发生机理研究,S567.19
  10. 苎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S567.239
  11.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435.131
  12. 宁夏御马葡萄酒厂酵母菌的鉴定及发酵动态变化研究,TS262.6
  13. 猪瘟病毒E~(rns)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其ELISA诊断试剂盒的建立研究,S858.28
  14. 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类脱水素的亚细胞定位及可溶性蛋白研究,S512.1
  15. 甘草等水提物对UVB诱导BALB/c小鼠皮肤光老化保护作用的初步探索,R285.5
  16. 胎膜早破孕妇脐血中SOD、MDA、VE、H_2O_2的测定及意义,R714.433
  17. 栓皮栎体胚和种胚发生储藏物质积累的比较研究,S792.18
  18.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根系对干旱的响应,S718.4
  19.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对SOD、MDA和MMP-9的影响,R541.4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MDA、SOD与肝脏微循环变化及黄芪干预的实验研究,R285.5
  21. 两种尸食性蝇类蛹期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组成的时间特征,D91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