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药剂法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试验研究

作 者: 李鹏
导 师: 周利
学 校: 青岛理工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丝状菌 污泥膨胀 混凝剂 增重剂 氧化剂 滑石粉 硅藻土 氯气 臭氧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中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药剂法是一种有效的污泥膨胀控制技术。采用药剂法可使污泥膨胀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这就为查明污泥膨胀的原因赢得了时间。在污泥膨胀得到迅速控制及膨胀原因查明后,再通过采取调控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措施,创造不利于丝状菌生长的环境,可避免膨胀再次发生,从而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药剂法能迅速控制污泥膨胀对于污水厂的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试验以啤酒废水和人工合成污水作为处理对象,利用能够灵活准确控制试验条件的间歇式反应器(SBR)分别进行投加混凝剂(PAC和氯化铁)、增重剂滑石粉硅藻土)、氧化剂氯气臭氧)三种药剂来进行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研究。投加混凝剂可改善由于丝状菌过度生长而引起的结构松散现象,会形成较大、结实的絮体,从而使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在试验中,投加氯化铁时,对于啤酒废水和合成污水污泥膨胀,最佳投加量皆宜控制在90mg/L左右;投加PAC时,对于啤酒废水中的污泥膨胀,最佳投加量宜控制在90 mg/L左右,对于合成污水污泥膨胀,最佳投加量皆宜控制在75mg/L左右。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其混凝沉淀作用,出水CODCr和总磷值比投加混凝剂之前要低,而出水氨氮变化不大。投加增重剂可增加污泥比重,加固絮体的结构,可使污泥沉降性能迅速得到改善。投加增重剂方法来控制污泥膨胀时,对于啤酒废水和合成污水中的污泥膨胀:当采用多次连续等量方式投加滑石粉时,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1200mg/L、1100mg/L左右,皆经过三个周期的运行,即可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当采用一次性大量投加滑石粉方式时,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3300mg/L和3000mg/L左右,皆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行,即可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采用多次连续等量方式投加硅藻土时,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900mg/L和1000mg/L左右,皆经过四个周期的运行,即可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采用一次性大量投加方式投加硅藻土时,投加量皆宜控制在3600mg/L左右,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行,即可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两种不同投加方式相比,一次性投加方式具有效果好、历时短等优点,因此,当采用增重剂来控制污泥膨胀时,建议采用一次性大量投加方式。对于啤酒废水和合成污水中的丝状菌污泥膨胀:采用滑石粉与PAC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滑石粉、PAC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3000 mg/L和60mg/L、2700 mg/L和45mg/L左右;采用滑石粉与氯化铁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滑石粉、氯化铁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3000mg/L和50mg/L、2700 mg/L和50mg/L左右;采用滑石粉与PAM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滑石粉、PAM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3000mg/L和3mg/L、2700mg/L和3mg/L左右;采用硅藻土与PAC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两种废水的硅藻土、PAC投加量皆宜控制在3200mg/L和45mg/L左右;采用硅藻土与氯化铁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硅藻土、氯化铁投加量分别宜控制在3200mg/L和70mg/L、3200mg/L和50mg/L左右;采用硅藻土与PAM复配投加方式来控制时,硅藻土、PAM投加量皆宜控制在3200mg/L和3mg/L左右。投加氧化剂能杀死过度繁殖的丝状菌,从而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但如果投加过量,也会对菌胶团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害。因此,在将其应用于实践之前必须确定出最佳投加量。当投加的氧化剂能杀死从污泥絮团中伸展出来的丝状菌体,又不会对菌胶团造成显著伤害时,这时的投加量是最有效的。投加氯气时,对于啤酒废水和合成污水中的污泥膨胀,Cl2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5mg/L、30mg/L,经过7个周期的运行,污泥膨胀皆可得到控制。投加臭氧时,对于啤酒废水和合成污水中的污泥膨胀,臭氧最佳投加量皆为8mg/L,经过7个周期的运行,污泥膨胀可得到控制。在确定的最佳投加量范围内,并未对出水水质造成显著性影响。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3.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4. 由方铅矿直接制备活性PbO粉体的新技术及基础研究,TQ134.33
  5. 硅藻土强化混凝—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洗浴废水,X703
  6. 天然抗氧化剂和可食性膜对腌腊肉制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TS251.6
  7. 臭氧胁迫对大豆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S565.1
  8. O3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研究,X787
  9.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10. 植物精油、硅藻土及结合处理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S379.5
  11. 硅藻土的硅烷化改性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O647.32
  12. 无机物的偶联接枝改性及对PP增强增韧的研究,TB33
  13. 臭氧及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乙酸,X703
  14. 镨负载Al2O3的制备及臭氧催化性能研究,X703
  15. 两种酚类有机物臭氧氧化及其急性毒性研究,X703
  16. 含钛Lewis acids促臭氧及臭氧/过氧化氢氧化体系的研究,X703
  17. 臭氧协同下的电化学双极氧化技术,X703
  18. 硅橡胶弹性胶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333.93
  19. 制备条件对Co-PPy-TsOH/C作为氧还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O643.36
  20. 臭氧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实验研究,X701.3
  21. 广州某造纸厂污水中的COD与混凝剂性能和混凝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X79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