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刘醒龙长篇小说论

作 者: 李亮
导 师: 杨剑龙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刘醒龙 长篇小说 创作衍变 情感内涵 得与失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最初以中短篇小说获得广泛声誉,这些作品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底层的窘困处境,冷峻客观地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生活,针砭不良现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了一种直面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刘醒龙开始转而进行长篇小说创作,这些作品迥异于当时文坛沉湎历史碎片虚构、个人身体写作和叙事圈套营构的状况,秉承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返归乡土,显示出与诸多作家不同的姿态和追求,彰显其独特的一面。对于刘醒龙作品的研究,表现出中短篇小说较多,长篇小说较少,而系统的长篇小说研究更是缺乏的状况,为此,本论文试图对刘醒龙的长篇小说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力图更全面和深入地解读和分析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对其创作思想和创作特色进行更详细地研究和论述,这也是论文意义之所在。本论文拟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梳理刘醒龙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分析其衍变过程,把握其创作特色;二是通过对刘醒龙长篇小说的文本阐释,探究其主题、情感、艺术等多方面的内涵;三是在当代文坛的背景下,认识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变迁:在主题上,从侧重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到对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问题关注的变迁;在人物形象上,侧重从“父系”人物形象到“母系”人物形象的衍变;在叙述艺术上,叙事存在着从枝桠式到网状式的变化,体现了从平实到纷繁纤细的特点,也折射出作者的艺术追求。而他的小说情感内涵方面也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作者主体意识对现实挪移的吊诡情感,这包括对社会道德拯救的渴望、对影响人类命运不可知因素的疑惧和对大自然“天象”隐喻的惊叹;二是用作者试图“大善”观去僭越现实“恶”的情感,这既包括对“恶”的痛恶,又包括对“爱”的虔诚;三是小说存在着强烈的反现代化的古典情怀。我们在肯定刘醒龙创作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某些长篇小说所存在的一些瑕疵:对生活素材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不注重艺术表达、模式化等等,这些又构成了其难以掩饰的不足与遗憾。但总的来说,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中,显现了其独特性,特别是近期创作,较好地处理了“史诗性”叙事中的历史解构与建构之间的关系,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些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7
前言  7-14
第一章 小说创作衍变  14-30
  1.1 小说主题的变迁  16-21
    1.1.1 “血脉在乡村一侧”——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的主题  16-19
    1.1.2 “贴着现实地面飞翔”——关注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问题的主题  19-21
  1.2 人物形象的锐变  21-25
    1.2.1 早期“父系”形象的文化意味  21-23
    1.2.2 近期“母系”形象返归的女性崇拜情结  23-25
  1.3 叙述艺术的嬗变:简单平实到纷繁纤细  25-30
    1.3.1 早期小说的枝桠式简单平实叙事  25-27
    1.3.2 近期小说网状式的纷繁纤细叙事  27-30
第二章 小说的情感内涵  30-47
  2.1 吊诡的情感:作者主体意识对现实的挪移  31-37
    2.1.1 对社会道德拯救的渴望  31-34
    2.1.2 对影响人类命运不可知因素的疑惧  34-35
    2.1.3 对大自然“天象”隐喻的惊叹  35-37
  2.2 恶与爱之间:用“大善”去审视一切  37-44
    2.2.1 “恶”的痛恶  37-40
    2.2.2 “爱”的虔诚  40-42
    2.2.3 “大善”对现实的僭越  42-44
  2.3 反现代性与古典情怀  44-47
第三章 从当代文坛看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  47-55
  3.1 刘醒龙长篇小说的特色  48-52
  3.2 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的瑕疵  52-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0-62

相似论文

  1. 论语言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J616
  2. 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I207.42
  3. 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I712
  4. 新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究,I207.42
  5.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I712
  6. 《收获》与“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生产,I207.42
  7. 善是一种信仰,I207.42
  8. 在探索中跋涉,I207.42
  9.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I712.074
  10. 无望的追寻——贾平凹19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悲剧意识探析,I207.42
  11. 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I207.42
  12. 清后期白话长篇小说中的西方人形象(1840-1911),I207.42
  13. 明清长篇小说的结局艺术,I207.42
  14. 试论张恨水前期长篇言情小说中的中下层女性形象,I207.42
  15. 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I207.22
  16. 试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及其价值,I207.42
  17.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双腔”及其文化意蕴,I207.42
  18. 魂系商州 古韵西京,I207.42
  19. 女性书写背后的文化意蕴,I207.42
  20. 艾芜四十年代长篇小说论,I207.42
  21. 论巴赫金长篇小说话语研究中的边界思想,I5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