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张恨水前期长篇言情小说中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作 者: 曾锦华
导 师: 朱丕智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张恨水 长篇小说中下层女性形象 思想意义 艺术手法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是并行发展的两座高峰,随着学术自由气氛的高涨,通俗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作为通俗文学大师的张恨水是中国文学史无法绕开的人物,日渐受到重视,对他的研究也逐渐地深入。张恨水的女性人物在其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前期社会言情小说,女性形象独特而又体现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而在这其中,张恨水偏爱对于婚恋中的青年女性的刻画,尤其是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的这一群体。张恨水执着抒写婚恋中的中下层女性的这一群像,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五四”精神的感召,妇女解放运动热闹开场,使年青的张恨水感受着这一时代的脉搏的强劲的跳动,关注这一弱势的群体,展现她们的生存状态,价值观念,以期引起注意,为妇女的解放运动添砖加瓦。其次,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在中国城市落户,金钱意识嵌入到社会群众的观念中,这深刻的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价值观。张恨水敏锐地感受到了金钱观对女性的冲击,较多地抒写了女性世俗性的方面。再者,张恨水成长与婚姻道路对他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张恨水经历了由小康坠入困顿的家庭变故和遭遇婚姻的不幸,与同他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女性有了共鸣,他对于生活现状,婚恋情况,以及她们的思想意识都非常熟悉,从而推己及人关注婚恋生活中的女性。此外,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深入其潜意识中,深刻地影响他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他创作女性形象的借鉴;而其毕生从事新闻事业,一方面给他更多写作女性素材,另一方面为了销路,她的女性形象更多迎合广泛阅读主体小市民欣赏习惯,审美趣味,写这些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其女性形象实质就是实际生活女市民在文学上的反映。张恨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婚恋中的青年女性群雕,本文根据她们在婚恋中的思想行为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独立自强的、爱慕虚荣的、被迫无奈的。不论是哪种类型,张恨水都以平视的眼光,从自身的体验感受出发抒写这些女性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婚恋命运。对于她们的抒写,也是对于时代的抒写,从这些下层女青年的身上照见了时代的身影:婚恋自由自主,陈腐的贞操观破除,女性的受教育和就业的认同,金钱意识的盛行,现代新的事物的出现以及社会民族的苦难变迁。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鲜明现代思想;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也不断创新:增加了大量的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刻画人物形象;增加风景描写和社会习俗的展示为人物活动的展开进行了烘托;还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一些小动作的刻画,为展示人物心理作出了努力;纪实性手法的成功运用,对于女性形象塑造起着极大作用,增加人物形象的可信度,贴近生活,有利于对人物的思想了解;打破大团圆结局模式,显示了这群女市民真实的人生命运,符合现代文学的美学要求等等。张恨水塑造的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对城市中下层女性形象的书写,丰富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人物画廊,表现出时代的气息,给人们带来艺术的审美的享受;深化对张恨水的认识,可提升通俗文学的地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1 绪言  10-13
2 张恨水小说女性形象生成之作家因素剖析  13-24
  2.1 时代精神的激荡  14-16
  2.2 传统文学的熏陶  16-19
  2.3 成长与婚恋经历的影响  19-21
  2.4 “报”人身份的要求  21
  2.5 个人的道德品性  21-22
  2.6 张恨水女性创作观简括  22-24
3 张恨水女性形象的类型  24-40
  3.1 自立自强的女性  25-31
  3.2 爱慕虚荣的女性  31-35
  3.3 被迫无奈的女性  35-40
4 张恨水女性形象的社会时代性  40-46
  4.1 对婚姻自主的倡扬  40-41
  4.2 对新事物的书写  41-42
  4.3 对贞操观的认识  42-43
  4.4 对教育就业的认同  43-44
  4.5 对金钱欲的理解  44
  4.6 对社会时局的忧患  44-46
5 艺术手法创新对张恨水女性形象塑造的作用  46-51
  5.1 描写方法的创新及作用  46-48
  5.2 纪实性手法的创新及作用  48-49
  5.3 结尾处理的创新及作用  49-51
6 张恨水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51-56
  6.1 丰富人物形象画廊  51-52
  6.2 反映时代的气息  52-53
  6.3 深化对张恨水创作的认识  53-54
  6.4 提升通俗文学地位  54-56
参考文献  56-58
附录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启蒙视阙中的张恨水小说,I207.42
  2. 论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I207.9
  3. 《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比较文学研究,I106
  4. 寿阳坐唱及其小戏化倾向研究,J826
  5. A Study of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in Edgar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I712
  6. 中国现代小说的童年叙事,I207.42
  7. 凯丰青年工作思想研究,D432.0
  8. 中国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嬗变,I207.42
  9. 试论张恨水和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同质性,I207.42
  10. 论张恨水对传统小说的现代化改造,I207.424
  11. 张恨水小说文士形象研究,I207.42
  12. 张恨水抗战小说中的陪都重庆因素,I207.42
  13. 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的“俗”与“雅”,I207.42
  14. 张恨水与现代通俗文学品格的建构,I207.42
  15. 张恨水小说“红颜薄命”叙事解读,I207.42
  16. 论张恨水的创作心态及小说的美学表现,I207.42
  17. 论张恨水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I207.42
  18. 才子佳人、平民意识、民族大节,I207.42
  19. 论张恨水言情小说的叙事艺术,I207.42
  20. 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B8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