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事件理论的“都”的量化研究

作 者: 季淑凤
导 师: 伍雅清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事件论元 复数事件 加合算子 预设 事件理论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汉语“都”的量化现象一直是海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关于“都”的逻辑性质和语义功能,主要有四种理论:第一种观点认为,“都”是个全称量词,如Lee (1986), Cheng (1995),Jiang (1998)和Pan (2006);第二种观点把“都”看作分配算子,如Li (1997),Lin (1998)和Wu (1999);Mok & Rose (1996)和Zhang (1997)提出了“都”是焦点小品词的理论;与此同时,Huang (1996)把“都”看作加合算子。我们基本赞成Huang (1996)的“都”是加合算子的观点。然而作者认为上述的几种理论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本文尝试在事件理论的框架下讨论“都”的量化问题,旨在验证汉语中一些像“都”一类的副词实际上是事件量化词。在事件理论的框架下,动词都有一个隐含的事件论元。因此,一个动词除了带有传统意义上的论元外,还应有一个事件论元。在我们讨论的句子中,正是这个事件论元为“都”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对象。另外,副词也可以做动词所表达的事件的谓词。本文致力于研究“都”的逻辑性质和语义功能,且本文讨论的句型主要是包含“都-VP”的句子。“都”作为事件加合算子,“都-VP”的主语是不是复数倒是无关紧要的,“都”关心的是:是否存在着一组最小事件可以供“都”来进行加合操作。文章首先对“都”的作用对象通常被认为出现在左边的三种不同意义的用法进行了分析:(1)做分配算子的“都”;(2)表“甚至”意义的“都”;(3)表“已经”意义的“都”。在这三种用法中,“都”加合在某些特点上具有相同性的一组事件,从而对事实进行概述。同时,文章还将讨论“都”的作用对象通常被认为是出现在右边的情况:(1)“都”和右边的无定性的名词短语相关联;(2)“都”和右边的代词相关联;(3)“都”和右边的疑问词相关联。本文认为讨论“都”是连在左边还是右边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事件理论的框架下,“都”较为关注的是:是否存在一组可以供“都”来加合的复数事件。而在上述情况的预设中都存在一组复数性的事件,这正好与“都”的语义要求相吻合,因此可以用“都”进行加合。另外,本文还将讨论“每”和“都”的共现问题。我们认为“每”作为一个全称性量词,要求它所允准的辖域必须是明确的,而“都”恰好为“每”提供了这种功能,从而可以解释“每”和“都”的共现问题。基于对汉语“都”的大量的语料和理论分析,结合日常的语言现象。本文对“都”的量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意义在于:“都”的几种不同意义的用法都可以在事件理论的框架下得到一个系统且统一的解释,即:在这些用法中“都”都是作为加合算子,对一组最小复数性事件进行加合。通过对看似比较复杂的含有“都”的语言现象分析和研究,本文希望能为其它的状语量化研究提供一个范例。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3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3-15
Chapter 2 Previous Studies and Discussions  15-35
  2.1 Dou as a universal quantifier  15-21
    2.1.1 Lee’s discussion (1986): Dou as an adverb of quantification  15-17
    2.1.2 Chiu’s discussion (1990, 1993): Dou as a floating quantifier  17-19
    2.1.3 Cheng’s analysis (1991, 1995): The adverbial analysis–disputing the dual status of dou  19-20
    2.1.4 Jiang (1998), Pan (2006): Dou as a universal quantifier  20-21
  2.2 Dou as a distributor  21-26
    2.2.1 Wu (1999), Li (1997), Wen and Qiao (2002): Minimalist analysis of dou-quantification  21-24
    2.2.2 Lin’discussion (1998): Dou as a generalized distributivity operator  24-26
  2.3 Dou as a focus marker  26-32
    2.3.1 Mok & Rose’s discussion (1996): Dou as a focus particle  26-28
    2.3.2 Zhang’s analysis (1997): Dou as a focus marker  28-32
  2.4 Dou as a sum operator  32-33
    2.4.1 Huang’s (1996) analysis  32-33
  2.5 Questions to be further addressed  33-35
Chapter 3 An Event-based Analysis of the Three Uses of Dou  35-56
  3.1 The different uses of dou  35-36
  3.2 The event theory  36-40
  3.3 The proposal  40-41
  3.4 The data  41-55
    3.4.1 The analysis of distributor use of dou  41-45
    3.4.2 The analysis of even use of dou  45-52
    3.4.3 The analysis of already use of dou  52-55
  3.5 Summary  55-56
Chapter 4 An Event-based Analysis of the Rightward Dou-quantification  56-71
  4.1 Rightward dou-quantified elements  56-66
    4.1.1 The association with indefinite DPs  56-60
    4.1.2 The association with pronouns  60-62
    4.1.3 The association with interrogative wh-phrases  62-66
  4.2 Further discussion  66-70
    4.2.1 The obligatory co-occurrence between mei and dou  66-70
  4.3 Summary  70-71
Conclusion  71-73
References  73-78
Acknowledgements  78-79
Appendix A 详细中文摘要  79-81

相似论文

  1. PMLSM悬浮平台的二阶滑模控制研究,TP273
  2. 大学英语教材中目的语文化预设的评价研究,H319
  3. 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H195
  4. 法律庭审互动中语用预设研究,H13
  5. 语用预设与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幽默性,H313
  6. 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H313
  7. 英语层级反义词研究:认知语用视角,H313
  8.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G633.3
  9.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G633.2
  10. 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研究,G633.6
  11. 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历史生成教学研究,G633.51
  12. 基于预设角度的新闻语篇中名词化的研究,H314
  13.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预设分析—从预设触发语的角度,H313
  14. 预设在刑事法庭辩论中的运用,H13
  15. 广告预设的语用研究,H030
  16. 文化预设在政治演说翻译中的应用,H059
  17. 汉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研究,H146
  18. 《消失的符号》中惊悚氛围的预设研究,I712
  19. 体育教学预设中教案与教学生成的关系研究,G633.96
  20. 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个案研究,G633.6
  21. 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